-
相山矿田低温热水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
作者:邵飞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低温热水 低温热水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同位素 铀矿化 铀矿化 水 水 岩作用 岩作用
-
描述:量的主要途径,热水活动对铀成矿作出了重要贡献,铀源主要来自水-岩作用,形成了受基底构造和火山盖层构造联合控制的地温高场、温热水及铀矿化于一体的空间组合.
-
城市化应是和谐之化——江阴、张家港与苏州高新区解决失地农民
-
作者:舒盈 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新区 农民问题 江阴 和谐 苏州 下岗工人 城市化进程 安置问题 张家港市 社会 贯彻
-
描述:农户,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的反应,与外界和传媒的"声音"不同,多数反应平平,似乎失去土地关系不是很大,有点无所谓。反响强烈的,一头是没有就业的中年人,认为失去土地生计无着,给几个钱解决不了问题;还有一头,主要是老人,每月能拿到200元生活费,不必靠儿女养活,虽然清苦一些,但基本生活有着落,他们感激政府。为何多数失地农民反应平平?为何对这个问题两市一区的看法几乎相同?我们与两市一区的政策研究部门、宣传部门、农村管理部门进
-
复张性肺水肿12例
-
作者:吴桂章 董星河 连戈 蔡伟 董凡 来源: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呼吸循环衰竭 潜在危险性 并发症 肺萎缩 肺复张
-
描述:复张性肺水肿是继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萎缩快速复张后的一种并发症,较为少见,本症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致命,且其发生的潜在危险性在肺复张前不可能预测。
-
复张性肺水肿二例
-
作者:陈晓红 来源:上海医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左侧自发性气胸 管闭式引流 入院血压 肺呼吸音 症状缓解 面色苍白 引流后 18岁 肺纹理 min 胸闷 气急 压缩
-
描述:病例1男,18岁.因胸闷、气急5 d入院.入院血压105/60 mm Hg(1 mm Hg=0.133 kPa),气管右偏,左肺呼吸音消失,叩诊呈鼓音.胸片示:左肺纹理消失,肺压缩90%.
-
复张性肺水肿2例
-
作者:陈晓红 张飞峰 来源: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002年6月7日入院。入院血压105/60mmHg, 气管右偏,左肺呼吸音消失,叩诊鼓音,胸片示左肺纹理消失,肺压缩90%。诊断:左侧自发性气胸(肿压缩9096)。即行胸腔插管闭式引流,引流后气急症状缓解。引流后2h患者频发干咳,随即感
-
情的堅持-談青春版《牡丹亭》的整編
-
作者:華瑋 来源:臺灣戲專學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崑曲 崑曲 整編劇 整編劇
-
描述:亭〉演出,因而觀眾對於崑劇〈牡丹亭〉都有了深厚的認識。而根據白先勇的理念,是想要藉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機會,舉用培養年輕演員,吸引年輕觀眾點燃對美的熱情,並且將崑曲的古典美學與現代劇場接軌,賦予崑曲劇
-
从“临川四梦”到冯氏“三言”:论汤显祖与冯梦龙的情观及差异
-
作者:潘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文学家 文学家 尊情文学观 尊情文学观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戏剧 戏剧
-
描述:本文简要介绍了 汤显祖与冯梦龙这两位为情而书的杰出文学家以及他们在我国文学发展史所具有崇高的地位。论述了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作家自身的生活背景而导致了他们情观的差异,通过对他们的情观、“四梦
-
情系海峡两岸 笑迎天下宾客——台湾饭店掠影
-
作者:王宏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饭店 海峡两岸 宾客 两岸三通 台湾同胞 台湾文化 女作家 总经理 席慕容 白先勇 女士 先生 王英 常客
-
描述:湾饭店,白先勇先生和凌峰先生就是这里的常客。北京台湾饭店是中国大陆地区享有盛誉的商务酒店,有客房300余间,中餐厅、咖啡厅以及"京城第一府"之
-
彰显真善美统一的共同理想——黄鹤情国际女画家作品联展
-
作者:张善平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画家 真善美统一 作品 共同理想 国际 彰显 2004年 黄鹤楼 文化部
-
描述:队伍克服种种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由
-
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