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46)
报纸(206)
学位论文(116)
会议论文(34)
图书(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40)
才乡教育 (29)
地方风物 (20)
地方文献 (18)
宗教集要 (10)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9)
2013(66)
2012(98)
2011(100)
2010(77)
2009(82)
2008(96)
2007(65)
2004(43)
2002(4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7)
农业考古(8)
中国汽摩配(2)
青年文学家(2)
现代农业装备(1)
政府法制(1)
商业故事(1)
中国食用菌杂志(1)
中国经贸(1)
文学界(人文)(1)
司马光与王安石理财思想之比较
作者:薛俊丽 黄静  来源:财会月刊: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理财 
描述:北宋自中期以后,宋王朝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司马光与王安石都认为非改革不可。在他们各自的变革中,两人都把“理财”看做是巩固宋王朝的关键。但是,他们的“理财”之旨、“生财”之道、“用财”之度、“理财”之义、“管财”之法、取“才”之术都不同,最终造成二人针锋相对。
我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和养护管理新模式 一半县市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吴宏雄)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近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现场会获悉,我省已逐步建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和政府投资为主、村民自筹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牡丹亭》的剧情结构与思想表达
作者:许建中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整一性结构  整一性结构  思想表达  思想表达 
描述:《牡丹亭》以情理冲突为主线,剧情以由生而死、唤死回生、翁婿冲突三段为主体,折叠式结构具有内在的完整统一性,支撑了作品深刻思想的表现。《牡丹亭》将矛盾对立形象的设置由《紫箫记》、《紫钗记》的恶人恶行转为表现善人恶行,杜丽娘形象也发生了现实性回归,这是对社会生活更为深刻的认识。
乐以和同:东周之前的乐思想研究
作者:熊中英  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思想史  研究  中国  先秦时代 
描述:乐以和同:东周之前的乐思想研究
李觏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陈旭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图》  《洛书》  太极  阴阳  五行  卦时 
描述:》、《洛书》的世界图式之中,找寻《周易》成书的合理性,从而得出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周易》之道的合理性。为“圣人作易,本以教人”的《周易》教化思想提供逻辑上合法性的前提预设。李觏易学思想对后期“图书”易学,气学派
陈景元思想研究
作者:曾祥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景元  主要思想  影响和价值 
描述:》。本文依据蒙文通的《蒙文通文集》第一卷《古学甄微》对他的思想进行了层层梳理。第二部分,简要的介绍了陈景元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代对他思想的研究成果,及我们可从中提取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道教思想的养份
荆公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周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易》学思想  君臣  君子  崇德权时 
描述:、《上皇帝万言书》、《禄隐》、《秦始皇》等诗文书信中则散见上百条之多的《易》论。这些单篇文章及散见之《易》论与《易解》这一主体共同构成了王安石《易》学思想的体系。 本文首先对王安石的《易》学著述
陆九渊“主体性”思想的道德教育的思考
作者:陈巧年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主体性  道德教育 
描述:在陆九渊道德教育理论中,主体性是其基本要求,他非常注重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道德教育要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这些道德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现代道德教育观念,促使
王安石民本思想简析
作者:徐峰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变法革新  变法革新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 
描述:熙宁变法是北宋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者,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
《周礼》中的林业生态思想
作者:许玮 廖常规  来源:才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林业  生态  保护 
描述:纵观历史典籍,许多古籍都翔实的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总结林业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和逐步认识林业生态客观规律的艰辛历程。其中《周礼》一书具体记载了有关林业生态思想的科学技术和生态保护机制,至今仍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