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
地方文献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2(2)
2011(3)
2010(5)
2009(5)
2008(2)
2007(4)
2006(2)
2002(2)
1996(1)
按来源分组
贵州日报(1)
文学教育(1)
散文(1)
其它(1)
音乐生活(1)
作家杂志(1)
新课程(教育学术)(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
青年科学(1)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杭州市推进“和谐
作者:李兴山  来源:理论视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创业  充满活力 
描述: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并结合杭州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阐述了应当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充满斗争精神的一封回信——读《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显奎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斗争精神  司马光  守旧派  祖宗  复古派  “荆公新学”  儒家  北宋中叶 
描述:复古守旧派的战斗檄文。
充满意义的形式——论胡应麟《诗薮》对绝句的评论
作者:余锐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绝句  音律  线性结构 
描述:刻探讨了格律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
充满东方智慧的千古圣经:十三经概览(上)
作者:天作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十三经  周易  中国文化  周礼  儒家学说  周公  礼记  儒学  春秋 
描述:影响,其原因即是创始人孔子对此前四千年的中国文化进行了整理、传承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发掘了此前文化的价值,保存了此前文化的典籍,应该说,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代表了中国文化,或曰中国文化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两千多年来,需家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人格心理起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
激越的浪漫凄美的感伤——《牡丹亭》和《长生殿》"情至"理想
作者:郑尚宪 黄云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洪昇  洪昇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情至"理想  "情至"理想 
描述:极却又透出几分萧瑟悲凉.
浅谈晏几道小山词的感伤词境
作者:季丹  来源: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痴"  "四痴"  仕宦连蹇  仕宦连蹇  消极避世  消极避世  感情诚挚  感情诚挚 
描述:晏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婉约词人,其出生相门却长期窘困的特殊际遇造就了他特有的品格与气质,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其作品多数沉浸在对爱情的感伤与往昔的追忆中,然而其诚挚的感情,精工表达
深情旷远,寂寞感伤:从《珠玉词》看晏殊的内心世界
作者:宋华 郭艳华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词  珠玉词  内心世界  内心世界 
描述:作为一个宰相词人,深情感伤的内心世界,以及这种情感世界与人生价值取向之间的互动。
从《浣溪沙》看晏殊令词的感伤情绪
作者:徐猛 陈蕾 杨海英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令词  感伤情绪 
描述:北宋前期婉约派的著名词人晏殊,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其尤致力于小令创作,并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浓重的感伤情绪在令词的创作过程中,使其抒情方式逐渐演变,艺术手法
缥缈虚幻 悲凉感伤:李商隐《锦瑟》赏析
作者:缪兰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商隐  悲凉感伤  赏析  虚幻  蝴蝶  蓝田  杜鹃  王安石  生平经历  美玉 
描述:原文:锦瑟①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周②晓梦迷蝴蝶,望帝③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④日暖玉生烟。
充满时代气息的民事审判权理论及其架构——评黄松有博士的专著
作者:江伟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事审判权理论  黄松有  《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  民事审判方式  司法为民  政治意识 
描述:充满时代气息的民事审判权理论及其架构——评黄松有博士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