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15)
报纸(420)
学位论文(54)
图书(47)
会议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15)
地方文献 (94)
红色文化 (14)
非遗保护 (8)
宗教集要 (8)
文化溯源 (3)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307)
2013(72)
2012(81)
2006(55)
2002(26)
1998(22)
1995(29)
1988(34)
1984(28)
1983(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4)
抚州师专学报(31)
东岳论丛(4)
知识窗(3)
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
兰台世界(下旬)(1)
鸡西大学学报(1)
东北史地(1)
艺谭(1)
文艺理论家(1)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
作者:金荣权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南  召南  房中乐  雅乐  周礼 
描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它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与周公和召公的巨大影响有关;它具有雅诗地位,是因为它们最早就是以雅乐而出现的,后代编诗者将它们放入风诗之中,从而降低了它们原有
尊孟贬孟:历经百年的争论
作者:暂无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圣人之道  争论  考试科目  地位  韩愈  李觏  唐代  历史上  宋代 
描述:历史上第一个抬高孟子地位的是唐代文豪韩愈。他认为:"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到了宋代,孟子地位逐渐上升。熙宁四年,《孟子》一书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元丰六年,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
“且字”考:命字文化变迁视野下的观察
作者:姚永輝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文化  段玉裁  正字  王安石  形式  孟子  字形  视野  何休  先秦 
描述:中国古代的稍谓纷繁,它们有时既是社会个体成员的符号表徵,也是社会不同群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具体载体。"稍名"或"稍字",是稍谓系统中基本的两种形式,两者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和使用规则。
“平和八景”终于找到珍贵的史料鉴证载于罕见的康熙五十八年版
作者:暂无 来源:闽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马乔文/图)古平和有八景,远近闻名,却鲜为人知,只因缺乏史料鉴证。5月27日,平和县作协主席赖俊杰从新近获得一本编纂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的《平和县志》影印本中,首次发现了十分珍贵的平和八景图文记载。 首次查获的《平和八景图》,分别刊于康熙五十八年版的《平和县
多一点“囍”——王安石的“小发明”
作者:刘亮  来源:洛阳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表弟即将喜结连理,要我陪他去买婚庆用品。看到红红的“囍”字,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去年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现在,人们结婚办喜事总要把两个大红“囍”字贴在门前,以示庆贺。“囍”俗称“红双喜”,取其喜事成双之意,已经是当今婚庆活动中的必备汉字。通常新人结婚住所的房门、窗户、家具以及经常使用的物品上都会贴上
《牡丹亭》的接受评价与其经典地位的确立
作者:汪超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接受  接受  评价  评价  经典地位  经典地位 
描述:》的经典地位
周亮工与龚孳交游考论
作者:孙传芳  来源: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交游  贰臣 
描述:明清之际,同为"贰臣"的周亮工与龚孳,不仅有着相似人生经历、人格心态,而且交情莫逆。周龚二彼此仰慕,以文字定交情,而后诗文往来,彼此称重,情真意切。诗文酬唱,字里行间,颇显贰臣心态。
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讽内容与讽特征
作者:黄三平 许宪国  来源:求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内容  特征 
描述:汤显祖"临川四梦"蕴含了深厚的讽意识,讽内容大致可分为官场社会、时事政治、礼教和人性三个方面。讽意识贯穿于"临川四梦"始终,"临川四梦"的讽刺是多指向的,讽刺最多的是仕宦人生和官场。"四梦
李纪恒会见崔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澳门专电(记者 谭晶纯 张雪飞雷桐苏)昨日,省长李纪恒在澳门会见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安。 李纪恒说,在泛珠三角区域机制下,近年来,云南和澳门的合作规模、领域不断扩大,合作
文章所希:晏殊之赋研究
作者:唐红卫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晏殊   
描述: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骈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