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翻译:以《牡丹亭》的两
-
作者:何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唱词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
描述:翻译理论对于唱词音乐性和意象的传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英文)
-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互文性 互文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文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
-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互文性 互文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文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
从《诗·关雎》到《牡丹亭·惊梦》:“寤寐求女”母题在互文网
-
作者:艾荫范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 文学母题 文学母题 寤寐求女 寤寐求女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惊梦》中完满现身。
-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
“歌台暖响,舞殿冷抽”句应是互文恃问樵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园地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歌台暖响,舞殿冷抽”句应是互文恃问樵
-
论雍正朝李绂与田文镜之间的督抚互参案
-
作者:李霞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雍正朝 雍正朝 李绂 李绂 田文镜 田文镜 督抚互参 督抚互参
-
描述:雍正朝在官员任用方面,打破以往在种族、出身方面的限制,任用一批非科甲出身的督抚。由于出身、教育背景的不同,非科甲出身与科甲出身的督抚之间矛盾重重,摩擦不断。于是,直隶总督李绂与河南巡抚田文镜之间就爆
-
从互文性视角论空间建构与主题层次:以欧阳修〈丰乐亭记〉、〈
-
作者:林淑云 来源:章法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曾巩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醒心亭记 互文性
-
描述:写作时间相近,三亭空间紧邻,亭名均由欧阳修所命之共通背景,为本文以「互文性」观察三文提供契机。同时,三文又各有侧重。〈丰乐亭记〉重在称美大宋功德、丰年民乐,强调人与政治、社会的联系。〈醉翁亭记〉重於
-
记者应是复合型人才
-
作者:王春兰 来源:新闻三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者 复合型人才 素质 能力
-
描述: 知识是记者创造力的发射源。面对今天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学科、新知识的涌现……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适应现代化新闻事业的复合型人才。
-
关于“六国互丧”及其他
-
作者:王余成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国论》 文意 曾巩 古文家 校书郎 秘书省 论史 策论 赵国 欧阳修
-
描述:苏洵是著名的古文家。由于他把策论二十二篇通过欧阳修呈献给仁宗,所以未经考试,而被破格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曾巩称赞他的文章“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六国论》(原名《六国》)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