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81)
报纸(696)
图书(30)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73)
地方文献 (167)
地方风物 (34)
非遗保护 (17)
宗教集要 (16)
才乡教育 (13)
红色文化 (9)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3(85)
2012(132)
2011(154)
2010(150)
2009(114)
2006(53)
2005(41)
1999(33)
1996(26)
1928(3)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61)
长江日报(2)
中国京剧(2)
东方烟草报(1)
最高法院公报(1)
北京晨报(1)
港口科技(1)
四川工人日报(1)
经济生活文摘(1)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1)
我眼中的镇江
作者:张萌  来源:金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童年  镇江  历史  光明  王安石  辛弃疾  幸福  王昌龄  北固楼  教学楼 
描述: 我看见你嘴角的那丝微笑中,   沈括放下了手中的笔,   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声;   辛弃疾立在北固楼上,   望着不尽长江滚滚流,   吟出了他的万丈豪情。   我从你深邃的目光中,   读懂了王安石“明月何时    照我还”的心情,   理解了王昌龄的一片冰心。   那一年的枪声震耳欲聋,   你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昂起了你永不屈服的头,   那一年的欢呼声响彻中国,   饱受磨难的你,   终于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我爱你的宁静,   我爱你的古朴,   我爱你的诗意,   我爱你的安详。   我爱你的秀气,   我爱你的纯净。   时代在变,你的追求也在变。我看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取代了路旁低矮的旧屋。
网络文体
作者:国文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体  红楼梦  毛衣  网络  音乐  法语课  乐和  象征意义  录音机  黄鹤 
描述:咆哮体——多用来自嘲,诉说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让人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两年前选了法语课,于是踏上了不归路啊!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96不念九十六啊,念四
吴炳的四个如果
作者:暂无 来源:商界(上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吴炳的四个如果
赵公堤一曲《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行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昆曲是一门古典文学与音乐表演相融合的艺术。刘志宏欣喜地发现,昆曲营造出的气氛和自己的气质契合度非常高,这更加坚定了他想要系统研究昆曲的决心。图/乐丹平 文/徐含青 周日上午11点,赵公堤盖叫天故居,大华昆曲社京昆之家。 古式旧窗沿下,坐在靠背高椅上的易先生低着头,左手拿着一根大半米长的细青竹,右
新起点共创沪滇合作新局面
作者:刘晓颖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起点共创沪滇合作新局面
曾侯乙墓青铜礼器研究()
作者:黄敬刚 郝勤建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青铜礼器  青铜器  身份地位  出土文物  礼制文化  用鼎制  九鼎  战国时期  周礼 
描述: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数量众多,青铜重器除编钟之外,礼器精品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体现出其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极高水平,再现了曾国的悠久历史和厚重
丁玲办《中国》的几个片段()
作者:王增如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丁玲  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  编辑部  稿子  作品  长篇小说  副主编  招待会 
描述:已"的勃勃雄心,淋漓尽致地
2011年10月智力大魔方答案
作者:暂无 来源:意林(少年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智力  王安石  答案  张学良  张居正  司马光  达尔文  霍去病  鉴真  过桥 
描述:2011年10月智力大魔方答案
北师大版五()第四单元
作者:张新东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文  单元  王安石  北师大版  六要素  贾岛  默读  枫叶  主要内容  扩展法 
描述:一读:这一单元共有4篇课文,我快速浏览课文,捕捉并画出了与主要内容有关的词句。(见下表)二读:我默读课文,整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的表达顺序,完成填空。1.起初,我看到朋友院里
张居正:“深心奉尘刹”()
作者:翁礼华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封建社会后期  王安石  改革家  起义军  朱元璋  秦代  明朝 
描述:参加会试,中二甲进士,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见习官)。在明代,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明代宰辅(相当于今日之总理、副总理)170余人,源于翰林者占90%以上,故在当时入翰林者皆被人视为储相,相当于成了总理级后备干部,其前程无量。但张居正并不以这种进身之阶为满足,目击明中后期时局的败坏,深切的忧国忧民使他无意享受悠闲富足的生活。在同僚们沉醉歌台舞榭、吟风弄月的日子里,他却闭门谢客,攻读历朝典章,剖析政务,探索救国兴邦之道。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随着首辅高拱被无辜逐出中枢,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相当于今国家总理),终于有了大展身手进行改革的机会,直至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因病在北京去世,张居正主持国政达10年之久。前5年(公元1573年—1577年)张居正着重伸张法纪,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