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包恢的三种"自然"说
作者:陈良运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心学  美学  自然  主体  客体  文体 
描述:摒去人工匠气,臻至“天巧”境界。包恢的诗学以心学为根柢,在宋代程、朱理学家的诗论中别树一帜,是中国诗学批评史上颇有光彩的一家。
清人传奇三种考述
作者:汪超宏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传奇  《鸳鸯幻》  《灵山会》  《黄堂梦》  考述 
描述: ,未见任何曲目及曲籍记载 ,其作者幻园居士为清宗室 ,剧作完成于咸丰五年 ( 185 5 )七月。《海宁州志稿》卷二九载陈乃赓《黄堂梦》传奇八卷 ,无其他文献记载。陈乃赓是光绪十八年 ( 1892 )进士 ,曾官刑部主事 ,长于词曲 ,卒年 34岁。《黄堂梦》当为其于光绪二十二年 ( 1896)回籍后所作
领导干部要有三种“话风”
作者:张平升  来源:紫光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领导干部  话风  实话实说  领导讲话  公信力  力量  王安石  改革家 
描述:导必定是有公信力的领导,有公信力就有领导力。
茶亦醉人何必酒 茗能香我不须花:漫谈中国传统茶文化
作者:皮晓燕  来源: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伯虎  境界  中国茶文化 
描述: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背景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品位。从茶史渊源到品茶论道,寄寓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和艺术理想。她的内涵,已成为科学、哲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其审美观念上表现为对“味”与“和”.的追求。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暂无 来源:包头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暂无 来源: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王安石的气功境界
作者:胡慕  来源:武术健身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气功境界
无为——高层次的气功境界
作者:李丕洋  来源:中国气功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气功  高层次  无为而无不为  “大我”  “小我”  “气”  《老子》  元神  陆九渊  练功者 
描述:无为——高层次的气功境界
汤显祖的“意识境界”刍议
作者:邹元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意识境界  生命体验 
描述:汤显祖的“意识境界”是认知主体将自己的生命作了新的跃动和蜕变而创造的 ,是个体生命与真理“遇合”而产生的辉光气象。“意识境界”生成的三个层面是 :1、遇而后辨 ;2、反思判断 ;3、辨亦不辨。
做学问的"三境界"
作者:雨声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衣带  宋词  王国维  西风  著名学者  虚怀  晏殊  推陈  雨声 
描述: 著名学者王国维摘引宋词中的语句,形象地归纳为做学问的“三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咏《凤栖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