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
报纸(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2(3)
2011(3)
2009(5)
2007(2)
2006(3)
1999(3)
1998(1)
1997(4)
1996(1)
按来源分组
中国临床医生(1)
松江报(1)
农机市场(1)
环境经济(1)
工友(1)
联合时报(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
人民日报(1)
新医学(1)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治体会
作者:谢宜旭 马力 张琦  来源: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呼吸功能  胸外科  手术 
描述:该预防为主.
细管引流注射顺铂治疗老年恶性胸水30例报告
作者:茆玉顺 尚宁 辜燕燕  来源: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恶性胸水  细管引流  顺铂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  恶性肿瘤  大量胸水  胸腔内注射  生活质量  复张性肺水肿  细导管 
描述:细管引流注射顺铂治疗老年恶性胸水30例报告茆玉顺尚宁辜燕燕解放军第454医院(210002)恶性胸水治疗较为棘手,我们采用细管持续缓慢地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内注射顺铂治疗老年恶性胸水30例,疗效显著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应急护理及预防
作者:潘海鸥 谢作淼 戴晓微  来源:护理与康复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术  复张性肺水肿  护理 
描述: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微创置管引流过量致复张性肺水肿2例
作者:孙红文 周华 施云飞 杨学庆  来源: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微创置管引流  上腔静脉综合症  纵隔淋巴结转移  过量  96年10月  大量胸腔积液  静脉导管引流  中央型肺癌  端坐呼吸  静脉曲张  65岁  肺鳞癌  min  颈静脉  呼吸音  中等量  中分化 
描述:鳞癌”。入院第二日行右侧第七肋间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 ,引流出浅红色胸水 ,2 h引流至 10 0 0 ml后闭管。患者自觉舒适 ,呼吸频率减慢 ,当晚患者自己打开引流胸水 5 0 0 ml时
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单侧复张性肺水肿一例
作者:王艳 王星光 张敏 姜淑娟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右侧气胸  复张性肺水肿  引流术后  胸腔闭式  慢性支气管炎  入院查体  呼吸动度 
描述: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为92%.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渠敬明 封锡清 高杰 周亚 王虎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胸腔闭式引流术  呼吸功能 
描述:张。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
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0例护理体会
作者:李颖  来源: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膜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护理  胸腔内置管  引流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  复张性肺水肿  结核性胸腔积液  癌性胸腔积液 
描述: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因护理不当致张力性气胸一例
作者:张贺山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管  张力性气胸  皮下气肿  自发性气胸  复张性肺水肿  呼吸困难  医护人员  X线胸透  哈尔滨市  锁骨中线 
描述:胸腔闭式引流因护理不当致张力性气胸一例
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张性肺水肿3例
作者:李传文  来源:临床医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胸腔闭式引流  引流术后  气胸  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描述:。入院后予吸氧、抗炎、平喘等,并完善有关检查。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闭式引流术见引流瓶内气体逸出,手术顺利,引流瓶内可见水柱波动。患者自觉胸闷明显减轻,1 h后患者突感胸闷、气喘加重,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胸腔闭式引流后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董玉琦 王新连 徐卫峰  来源:当代医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复张性肺水肿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 
描述:肺萎陷之后,在肺迅速复张时或复张后所发生的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情来势凶猛进展迅速。治疗重点在于稳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呼吸功能,在治疗疗程较长的肺萎陷时,应逐步减压使肺缓慢复张,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有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