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07)
图书(121)
学位论文(93)
报纸(64)
会议论文(5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77)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15)
非遗保护 (9)
地方风物 (7)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3(93)
2012(148)
2011(123)
2010(100)
2009(98)
2000(37)
1995(37)
1986(30)
1960(12)
按来源分组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中华学苑(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西周市场略述
作者:施春友  来源:天津商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场管理制度  西周时代  市场贸易  统治者  贸易活动  机构编制  周礼  官府  货物  严格控制 
描述:本文根据《周礼》一书的有关记载,对西周固定市场的设置、机构编制、贸易活动、市场管理等方面作概略的描述。由此可了解西周时代商业活动的大致情况,并对西周统治者严格控制市场贸易以及当时的市场管理制度
西周的国和野
作者:赵世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周礼  毛传  形成过程  注家  宫殿基址  摩尔根  卿大夫  诸侯国  春秋时期 
描述: 一在西周时期人们的观念中,是有国、野之分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曰:“中国,京师也。”《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里,国、野所指示的分明是两种不同的所在。
先秦厩马、牧马辨异
作者:张君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先秦时期  战国策  牧区  周礼  春秋前期  性质  养马  守卫  楚国 
描述:抢马,列国通常还派兵至郊牧守卫。《左传》(?)公二十八年记:“谁扞牧圈?”扞,即是守卫。不少小国碍于疆界局蹐,终先秦之世均以郊为牧区。《左传》隐
晋宁石寨山1号墓贮贝器上人物雕像考释
作者:易学钟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寨山  考释  随葬器物  祭祀  妇女  男子  晋宁  雕像  郑注  周礼 
描述:有畜思君王铭文)、耳环三十五件、玉镯七件,和数以公斤计的孔雀石、绿松石、玛瑙、软玉、珊瑚、琥珀和料珠等各种珠饰,以及
名人轶事
作者:暂无 来源:湘潮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国民党军队  长工  湖南  蒋介石  南昌起义  稻草  部队  周礼  广州暴动 
描述:1927年,何长工受毛泽东的派遣到湖南找南昌起义部队。10月中旬,何长工在长沙找到湖南省委后,12月中旬辗转到了广州。当时,正值广州暴动刚过,国民党疯狂地搜捕革命人士。一天,何长工住在一个湖南湘潭籍姓王
“筵席”溯源
作者:薛宜之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坐具  椅凳  周礼  藻席  陈设  细料  粗料  隋唐  规矩 
描述:席只是古人的一种就餐方武。到了隋唐,椅凳出现了,人们进食时不再席地而坐,而是坐在椅凳上伏桌而食。于是,筵席就不再是铺地的坐垫了,而是专指宴饮的酒席,包括喜筵、寿筵等等。
古代的居民组织
作者:彭鹿鸣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居民组织  古代  周礼  最小  墓碑  民间  晁错  民政事务  赤壁之战  唐代 
描述:》:“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音乐字说》选例(二)
作者:宋觉之  来源:乐器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评论家  声音  礼记  异体字  乐记  乐器  感物  战国  周礼  选例 
描述:直庄严的声音);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又云:“情动于中,故形
汉代“案比”制度的渊源及其流演
作者:钱剑夫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代  春秋战国  户籍管理  户籍制度  户口统计  人头税  登记  后汉书  基本目的  周礼 
描述:"案比",为汉代挨户调查登记并核实人口的一种制度.其基本目的虽在征收"人头税"和征发徭役,但在户政方面实属一项重要的措施:既以"养老怀幼",并有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它的起源,以目前所得的史料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在人数统计方面则可溯自殷商.而其流演,又为后来隋唐"貌阅"的嚆矢.特别是照相术
关于西周中央官制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景贤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公  西周金文  太师  周礼  周公旦  郭沫若  中央官  职官  太保  召公 
描述:注:“三吏,三公也。”《周礼》多处职文说到周有“三公”。《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