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风流道山亭——曾巩仕闽期间的文学创作
-
作者:淙源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曾巩 “唐宋八大家” 风流 “记” 福州
-
描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以龙图阁的官衔,任福州军州事兼福建兵马钤辖,在此期间。为福州乌山的道山亭作记,题名《道山亭记》。文以亭丽,亭以文传,这“亭”和“记”从而闻名遐迩,永留后世。[第一段]
-
刘绍棠文学的当下意义
-
作者:李万武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写作 刘绍棠 当代文坛 社会主义 精神品质 文学观念 体性
-
描述:刘绍棠文学的当下意义
-
论《邯郸记》
-
作者:郑艳玲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记》 世俗内容 文人体验 地域色彩
-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记》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
-
伤感与虚幻——小山词词心发微
-
作者:曹章庆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感 虚幻 《小山词》 晏几道
-
描述:小山词中主要存在着伤感与虚幻两种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态,在内涵方面表现为怀才不遇、蹉跎沦落或苦恋离情、风流云散的伤感;以及“欲而不得”或“得而复失”的虚幻。而这种虚幻,主要是通过“梦幻”、“醉酒”两种方式和“空”等字面加以表达,跟佛禅在精神体验方面又有某种相通之处。
-
象山磨心,僧家门径绕藤萝
-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书院 讲学 理学 发明本心 天山 朱熹 学者 吕祖谦 贵溪
-
描述:象山磨心,僧家门径绕藤萝
-
阳明传心,青原梵钟逐贤音
-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王守仁 理学思想 净居寺 江西 儒家经学 陆九渊 会讲 邹元标 会馆
-
描述:仁(儒家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则在年轻时曾向娄谅学习,应属吴与弼的再传弟子。但王阳明在学术上走的路子开始也与宋代理学家们相同,先由道家和佛家的一般学理入手,而且努力参禅静坐,并颇有成效,使他退而反求儒家经学能够别有深入之处。尤其他在仕途上与宦官刘谨结怨被贬贵州龙
-
形象二题——《音乐文学概论》节选(二)
-
作者:庄捃华 来源:词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概论 艺术形象 音乐 善与美 真实 王安石 真善美 作品 高尔基 重要性
-
描述:真切与失实文艺讲究真善美,但三者的重要性并不相等。“真”是最根本的,它既是善与美的前提,也是善与美的基础。所以,高尔基说:“文艺是以其真实才显其伟大的一种事业。”
-
于评点中标显玉茗才情——汤显祖评点文学管窥
-
作者:徐国华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卓发之 评点
-
描述:汤显祖一生以临川四梦闻名,但他还是一位评点文学名家。他的诗歌评点在评点的内容、形式与旨趣上别有特质,俱见玉茗才情与风骨。汤氏评点文学值得我们去探究。
-
《墨池记》设问质疑
-
作者:周京存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记》 《教师教学用书》 河北大学出版社 设问 语文课本 语言特点 短文 曾巩
-
描述: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曾巩的一篇短文《墨池记》,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说明”与“有关资料”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认识有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
长记平山堂上
-
作者:李元洛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平山 苏轼 王安石 扬州 宋代 东坡词 醉翁亭记 曾巩 叶梦得
-
描述:抖落深冬的一肩楚云,初春的半身湘雨,正是好风好日的阳春三月,我和居住在南京的友人黄世玮君一道下扬州。车到天下三分明月夜的扬州,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我就恍兮惚兮一脚跨进了唐朝,而人到扬州城外的平山堂呢?那就确确实实呼吸在宋代欧阳修词的遣韵和苏东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