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松青:诗词韵律写人生
-
作者:暂无 来源:德清新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归李喆
人常说“人老心不老”,这句话对黄松青老人来说就是最好的见证。在老年大学诗词班上,年近八旬的他与其他学员以天地作诗,以山水作诗,以人名作诗,吟诗取乐,乐趣无穷。
如今,他参加诗词班已逾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造型媲美新版《红楼梦》
-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前,中国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开幕。4月29日,观众期待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也将登陆武汉剧院连演3天精华版,白先勇用青春的手法为观众讲述着国粹的魅力。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已经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却坚守着昆曲的青春念想,青春版《牡丹亭》也由此而生。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
-
《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之丰碑:兼与《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文迪义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继承与超越 “三从四德” 封建社会
-
描述:唤和讴歌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继承了《西厢记》、《牡丹亭》中讴歌女性、讴歌爱情的主旨,但大大超越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女性意识的最高峰。笔者拟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来谈谈《红楼梦
-
情·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欲 爱
-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情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
质本洁来还洁去:浅说林黛玉其人
-
作者:冯力文 来源:湖南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绛珠仙草 贾宝玉 贾府 爱情 薛宝钗 封建社会 叛逆性格 牡丹亭
-
描述:便先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作者是这样描写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
再说红楼之枉凝眉
-
作者:纪淑文 邱皓 邱月 来源:曹雪芹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黛玉 偶然 山子 水流 第二 内心
-
描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沁芳匣桥边,落红成阵,黛玉路经梨香院,偶然听到《牡丹亭》的唱词,不觉如痴如醉,心动神摇。"站立不住","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眼前水流花谢,内心万种闲愁。
-
苏轼的诗意人生
-
作者:赵乔红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人生经历 赤壁怀古 风流人物 诗词 心灵培育 王安石变法 诗意人生 出世 欧阳修
-
描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赤壁怀古》,如惊天骇人之巨浪,便横空出世了千古之绝唱。清人词论家徐釚称之为"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苏轼诗词,在宏大的意境之中寄寓了他超旷的襟怀
-
走进学生课堂聆听晏殊的《蝶恋花》
-
作者:张方方 来源:新课程导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现手法 晏殊 师生互动 学生需要 学生课堂 同学 诗词 小组 情感 反衬
-
描述:一片天地.
-
武昌诗词楹联学会推会刊《黄鹤之吟》
-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金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楚天金报讯金报讯(记者肖黎通讯员夏伯华)“黄鹤古楼藏璞玉,武昌文物蕴诗情。”昨日,由武昌诗词楹联学会创办的会刊《黄鹤之吟》正式与诗朋吟友见面。
创刊号遵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兼收并蓄,求精求新
-
白先勇版《牡丹亭》访穗舞美媲美李少红版《红楼梦》
-
作者:谢奕娟 来源:信息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青春版《牡丹亭》上演以来颇受欢迎。(资料图片)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谢奕娟) 经过白先勇之手,令昆曲《牡丹亭》变得“潮”了起来。
不管是精华版还是完整版,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几次来穗都颇受欢迎。据悉,该剧的精华版将于11月13日再次来到广州黄花岗剧院,届时戏迷们又能大饱眼福。
青春版《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