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惊梦”醒来六十年
作者:岳美缇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牡丹亭  小生  演出  昆曲艺术  校长  戏曲学校  舞台  柳梦梅  唱腔 
描述:时把我
双面伊人 史依弘 游走在传统与创新间
作者:裴季颖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多媒体  交响音乐  传统与创新  挑战自我  牡丹亭  雨果  扮演  京剧院  题记 
描述:连演五台大戏,文武昆乱不挡;她的演出场场爆棚,满座加座习以为常;她就是上海京剧院当家梅派青衣史依弘,早些年,叫史敏,改名依弘。
含苞待放的小兰花——记“小杜丽娘”张志红
作者:鸣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省  观众  杜丽娘  昆曲  兰花  牡丹亭  传习所  游园  周年纪念  苏州 
描述:丽娘。《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一折,该说是昆曲闺门旦的“经典剧目”了。经过多少艺术家,特别是梅兰芳大师的精心琢磨之后,一般演员再来演这出戏往往很不容易“讨好”,而张志红的演出却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石小梅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小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慈父般的师尊-沈世华谈俞振飞老师
作者:宋铁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院  上海  老师  折子戏  中国戏曲  昆曲  牡丹亭  排练厅  演员  学生 
描述:淡到服装的合身与否,她都要仔细查检,不合适的地方便亲自动手为之修整;演员出台,又到侧幕去把场。看她那忙乎劲儿,真比自己演唱一出还劳累。
汪世瑜美国讲昆曲
作者:薛年勤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化  获得者  昆曲  加州大学  哥伦比亚  梅花奖  美国  牡丹亭  南加州  旧金山 
描述:花送花篮。闻风而来的哥伦比亚、南加州、圣地亚哥、史丹福等大学当场同汪世瑜签约,争相邀请他前去讲学。此后,汪世瑜在两个月时间里,横穿美国东、西部,在旧金山、洛杉机、
独具特色的“上昆”说明书
作者:郑岩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明书  不同层次  独具特色  上海昆剧团  集体主义  人物画  文学性  演出  牡丹亭  国画家 
描述:主义的精神和团结的气氛。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针对昆剧艺术历史久远、文学性强的特点,为了使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了解昆剧这颗艺术明珠,说明书在介绍此次在京演出的四十余个剧组时,都注明了剧作者的姓名和朝代,并重点
上昆举办“昆曲每周一曲”教唱
作者:章涵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上海昆剧团  服装  演员  教唱  老年人  青年人  牡丹亭  艺术技巧  知识 
描述:为了提高本团演职人员的水平,在团
星月联辉奏水磨——写在上昆三度晋京之前
作者:俞振飞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蔡文姬  水磨  演员  余音  剧目  程式  观众  牡丹亭  舞台形象 
描述:犹未尽,再想说几句。上昆初次进京,在1979年,为国庆三十周年献演了《蔡文姬》;第二次是1982年,演出了《牡丹亭》《钗头凤》《烂柯山》等;这次正值建国三十七周年,
梅兰芳与昆曲
作者:朱家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兰芳  《思凡》  《游园惊梦》  李寿山  《惊梦》  光绪皇帝  杜丽娘  昆腔  蕙兰  牡丹亭 
描述:》《断桥》,以后陆续上演《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