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目的论视角下《牡丹亭》典故英译的对比
作者:黄采苹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的论  目的论  牡丹亭  牡丹亭  源语文化  源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描述: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包括三个准则:目的准则、一致准则和忠信准则.本文以自芝(Cyril Birch)和汪榕培的<牡丹亭>译本为例,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对戏剧中典故的不同处理手段
浅析《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作者:仲方方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创作意识  创作意识  词曲音律  词曲音律  舞台演绎  舞台演绎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是明朝戏曲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兴盛时期的经典之作,无论从文学性、思想性来看,还是在戏曲表演、声腔发展方面,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不可磨灭的价值。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刍议
作者:陈慧颖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汤显祖  汤显祖  形象  形象 
描述:价值。
脚色制的基本意义及其现代转换:以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侍静睿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脚色制  脚色制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剧结构体制--脚色制发挥的巨大作用。
若即若离之祈盼与无奈:浅谈《牡丹亭》创作与"童心说"的关系
作者:曹光琴 高钏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童心说  童心说  祈盼  祈盼  无奈  无奈 
描述:仅为作者喜爱,亦为世人推崇,产生过轰动效应,又具有深远的影响.
“昆剧传统”在当代的意义:以《牡丹亭》“重构本”为例的探讨
作者:陈芳  来源:戏剧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当代戏曲  当代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折子  折子  全本戏  全本戏 
描述:建立在對折子核心精義的認識上。本文即以《牡丹亭》為例,嘗試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盱衡全局,思考如何在當代重構一部兼具思想內蘊與藝術價值的全本戲。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从自我的无视到八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作者:陈心哲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梦境  梦境  人性  人性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各有一出关于梦境的描写,《西厢记》之草桥惊梦更多揭示的是人们对于自我的一种无视与无奈,而《牡丹亭》之游园惊梦则更多揭示了人们对于人性解放的追求与梦想。
点铁成金:汤显祖《牡丹亭》传奇的改写策略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暂无 来源:政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改写  至情理想  个性意识 
描述:点铁成金:汤显祖《牡丹亭》传奇的改写策略及其文化意蕴
关于《牡丹亭·蝶恋花》的一些闲事
作者:陈均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昆曲  柳梦梅  断句  红楼梦  自述  作者  白先勇  西厢记 
描述:;作者自述"时的情景,就是那种"吾诗已成",虽神鬼亦"不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