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95)
报纸(1978)
学位论文(122)
图书(63)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3)
历史名人 (1060)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29)
2011(447)
2010(478)
2009(436)
2008(490)
2006(183)
2005(155)
2002(61)
1981(30)
1962(4)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77)
戏剧文学(40)
文学教育(9)
中文自学指导(8)
中学语文教学(6)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5)
语文学习(4)
作家(3)
作家·下半月(1)
甘肃教育(1)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之浅较
作者:左鹏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比较  比较  爱情  爱情 
描述:本文通过对《西厢记》、《牡丹亭》中爱情描写的比较,指出:人物塑造上,两剧主人公都把“情”放在第一位,但性格侧重却各有不同;爱情主题上《西厢记》主要是以“情”反“礼”,《牡丹亭》则是以“情”反“理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并探
牡丹亭》的剧情结构与思想表达
作者:许建中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整一性结构  整一性结构  思想表达  思想表达 
描述:牡丹亭》以情理冲突为主线,剧情以由生而死、唤死回生、翁婿冲突三段为主体,折叠式结构具有内在的完整统一性,支撑了作品深刻思想的表现。《牡丹亭》将矛盾对立形象的设置由《紫箫记》、《紫钗记》的恶人恶行
牡丹亭随想
作者:王可 杨大可  来源: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飞行  牡丹花  戏曲  可可  衣身  蝴蝶  引风  花朵  石头 
描述:牡丹亭随想
从自我的无视到人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作者:李晓琳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梦境  人性 
描述:从自我的无视到人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艳情描写对杜丽娘形象刻画之影响
作者:武芳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情爱描写  情爱描写 
描述:大胆的男女情爱描写,这些描写不但没有破坏杜丽娘的美好形象,而且实际读来是艳而不淫,俗而不秽,是人物心路历程变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也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浅析《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作者:仲方方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创作意识  创作意识  词曲音律  词曲音律  舞台演绎  舞台演绎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是明朝戏曲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兴盛时期的经典之作,无论从文学性、思想性来看,还是在戏曲表演、声腔发展方面,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不可磨灭的价值。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刍议
作者:陈慧颖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汤显祖  汤显祖  形象  形象 
描述:价值。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作者:冯芸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歌舞伎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艺术交流 
描述: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目的论视角下《牡丹亭》典故英译的对比
作者:黄采苹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的论  目的论  牡丹亭  牡丹亭  源语文化  源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描述: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包括三个准则:目的准则、一致准则和忠信准则.本文以自芝(Cyril Birch)和汪榕培的<牡丹亭>译本为例,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对戏剧中典故的不同处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