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娇红记》情志一体的爱情观:[汤显祖]
-
作者:张靖兴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记 文学作品研究 爱情观 情志一体 戏剧文学评论
-
描述:论《娇红记》情志一体的爱情观:[汤显祖]
-
汤显祖的想象与梅兰芳的矛盾表演(昆剧《游园》的心理分析)
-
作者:骆 正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的想象与梅兰芳的矛盾表演(昆剧《游园》的心理分析)
-
接近李渔
-
作者:徐保卫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民族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 私生活 评论家 反对者 适应能力 汤显祖 短篇小说 戏剧家
-
描述:而和
-
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 《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
-
作者:陆联星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针锋相对 封建礼教 杜丽娘 琵琶 游园 思想倾向 汤显祖 文学发展 反礼教
-
描述: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批判封建礼教,歌颂反礼教斗争,宣扬个性解放。全剧55出戏,第10出“惊梦”(通称“游园惊梦”)是关键性的一出。这出戏揭开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故事的序幕,以下剧情便由此展开。
-
《西湖二集》与《牡丹亭》
-
作者:中文系89级学生 陈皆平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继承关系 明末清初 明清之际 四十年 明代社会 汤显祖 西湖 司命 封建时代
-
描述:《西湖二集》是明末的拟话本小说,在其中不少地方出现《牡丹亭》的曲文、宾白和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揖与汤显祖在思想上颇有相通之处。这一现象说明《牡丹亭》进步的反封建思想
-
杜丽娘艺术形象的独特性
-
作者:刘靖安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形象 封建礼教 牡丹亭 汤显祖 爱情理想 追求自由 进步思想 明代 传奇
-
描述:盛演不衰,同杜丽娘这个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
论明清《牡丹亭》创作心理研究
-
作者:程华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心理研究 创作心理 创作主旨 研究者 陈继儒 作品 明清两代 张居正
-
描述:汤显祖为什么创作《牡丹亭》?他创作这部作品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这是明清两代许多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分别精华与糟粕。提炼与吸收有价值的成果,丰富今天的《牡丹亭》研究
-
痴情梦
-
作者:吴若萍 来源:清明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邮电大楼 女大学生 学校 母亲 大医院 女学生 右派分子 汤显祖 街道
-
描述: 时间的流逝令往事印象逐渐淡漠乃至完全忘却,如同片片残霞随着黑夜到来消逝在苍茫天际一样。奇怪的是,我跟林晓玲的一段生死恋情不仅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冲淡.相反地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鲜明。如今当我回忆那逝去的一切,仍旧抑制不住地使我心情激烈波动。啊!真是生死恋。
-
明清《牡丹亭》曲律研究述论
-
作者:程华平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曲律 戏曲创作 昆山腔 研究者 万历年间 戏曲音乐 戏曲理论 批评家
-
描述:,这场论争经明、清两朝,余波及至近、现代。其经历时间之长、参加人数之多、批评气氛之激烈,在戏曲史上是
-
论吴炳与才子佳人小说
-
作者:李劲松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吴炳 牡丹亭 创作特色 十七年 明末清初 戏曲发展 封建礼教 婚姻观 汤显祖
-
描述:协吴江之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分析吴炳剧作的创作特色出发,对明末清初的小说重要流派——才子佳人小说作一简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