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
地方文献 (6)
按年份分组
2010(1)
2002(1)
2001(1)
1996(1)
1995(1)
1992(1)
1989(1)
1986(3)
1985(4)
1955(2)
按来源分组
文献(2)
人文杂志(2)
文史哲(1)
广西金融研究(1)
北京物价(1)
新史学通讯(1)
价格月刊(1)
中州今古(1)
辅仁国文学报(1)
史学月刊(1)
杜甫《赠花卿》浅解
作者:吴明贤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赠花卿》  杜甫  音乐的美  礼乐  节度使  胡应麟  诗人之旨  杨升庵  旧唐书  骄恣 
描述: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杜甫在成都写有《赠花卿》一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对于这首诗,历来就有不同的解释。杨升庵认为此诗讽刺花敬马定“僭用天子礼乐”,他在《升庵诗话》卷一中说:花卿,名敬马定,蜀之勇将也...
避讳略说
作者:章惠康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宗法制度  封建社会  史记  封建时代  十三年  唐太宗  旧唐书  司马迁  秦始皇  王安石 
描述:避讳,称为“国讳”或“公讳”,后者因全家都避讳,称为“家讳”或“私讳”。
韩偓字甄辨
作者:陈冠明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唐书  中国文学史  唐末五代  胡震亨  胡应麟  自注  全唐诗  旧唐书  胡仔  陕西西安 
描述:说: 一、致光说:韩偓《旧唐书》无传,《新唐书》有之,作“字致光”。此外有:宋钱
高力士是马嵬兵变的后台吗--与黄永年先生商榷
作者:司马严颋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力士  唐玄宗  兵变  旧唐书  后台  禁军  宰相  史料依据  李林甫  内相 
描述:黄永年先生在《说马嵬驿杨妃之死的真相》一文中提出“马嵬兵变”的真正后台是高力士,此观点一反旧说,令人耳目一新,目前在学术界比较流行。笔者未敢苟同,特撰文讨论,敬请黄先生及其他专家学人指正。一首先请允许澄清黄文涉及的两个问题: (一) 唐玄宗“西幸”是否“仓惶”?
高力士是马嵬兵变的后台--代黄永年先生答司马严颋同志
作者:贾宪保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力士  玄宗  兵变  杨贵妃  后台  史料  宰相  旧唐书  李辅国  宦官集团 
描述:凿凿有据,
宋代学风变古中的《诗经》研究
作者:石文英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研究  汉书·艺文志  朱熹  孔颖达  王安石  汉书艺文志  欧阳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新唐书  旧唐书 
描述:卷,《旧唐书·经籍志》诗类30部313卷,其中除孔颖达《毛诗正义》外,均属前代遗书。《新唐书·
杜易简还是杜必简
作者:赵立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简  杜审言  近体诗  乐府歌行  钱仲联  旧唐书  王船山  七言  古籍出版  胡应麟 
描述:近读钱仲联先生增补集说校注的《鲍参军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版),在《代白纻舞歌辞四首》其四后有"集说"一条,摘录如下:
对韩柳的评价与韩柳的历史地位
作者:严寿澂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旧唐书  王应麟  儒家思想  唐宋之际  柳宗元  新旧  自成  欧阳修  历史地位 
描述:《唐书》对二人的不同评价,即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观点。《旧唐书》卷160《柳宗元传》说:
胡应麟在中国文献史研究上的贡献
作者:谢灼华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酉山房  万历年间  赵用贤  胡应麟  李维桢  典籍流传  旧唐书  源流  马端临  诸子百家 
描述:万历四大博学家之一。诗文得王世贞赏识,并得到王的提携成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等称“末五子”。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又《续稿》十五卷。另有笔记杂著《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流传于世。传记附《明
何谓“后庭遗曲”
作者:陆精康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树  亡国  音乐  语言形式  金陵  王安石  旧唐书  杜牧  许浑  杨广 
描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句从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化出,王安石以标示时间概念的“至今”、“时时”加以强调,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勋精图治的忧虑,突出了词作的现实针对性。“《后庭》遗曲”这一典故的运用令词作意蕴丰瞻。[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