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26)
学位论文(29)
报纸(27)
会议论文(22)
图书(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7)
地方文献 (68)
宗教集要 (15)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40)
2012(43)
2011(46)
2010(46)
2009(42)
2005(29)
1997(33)
1987(22)
1986(16)
1959(2)
按来源分组
中国典籍与文化(13)
中医药临床杂志(4)
江西中医药杂志(3)
中医文献杂志(2)
山西中医(2)
中医药通报(1)
现代中医药(1)
徽州社会科学(1)
健康·生活(1)
福建中医药(1)
王安石佚书《礼记发明》辑
作者:潘斌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礼记》  《礼记》  《礼记发明》  《礼记发明》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书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等著述,从中采辑王安石《礼记》训释65条,合为一编,以见王安石《礼记发明》之梗概。
吴澄文集版本
作者:李军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临川吴文正公集》  《临川吴文正公集》  版本  版本 
描述:吴澄是元代理学大家,有多种经学著作传世,其文集历元、明至清,代有刊刻,主要为百卷本和49卷本。本文详细梳理了吴澄文集自元至清的刊刻流传线索,指出各家书目对明初刻本著录不一的差异原因,并对现存刻本的存佚残缺篇目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四库全书》收录的百卷本,基本保留了明初刻本的原貌。
黄希、黄鹤生平
作者:房新宁 李川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希  黄鹤  生平 
描述:南宋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是一部很有特点的杜诗注本,并受到后人的关注.但是黄氏父子的生平、事迹由于文献资料不足,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从一些方志材料以及黄氏作品的文本出发,发掘更多关于黄氏父子的生平事迹,以弥补黄氏父子生平研究的不足.
汉赋源于《周礼》“六诗”之赋
作者:鲁洪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汉赋源于《周礼》“六诗”之赋
曾季貍及其《艇齐诗话》
作者:王秀雲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本中  江西派  山谷  张孝祥  徐俯  句法  创作  宋徽宗  渊源  南宋 
描述:诗话》,后学者遂兢相仿效,蔚为风尚。
地图史上的“马湖现象”
作者:覃影  来源:民族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图史  马湖现象  朱思本《舆地图》  罗洪先《广舆图》 
描述:。经研究发现,马湖作为一个大湖出现在地图上,主要集中在明代,尤其以受到罗洪先《广舆图》影响的中外系列地图最为显著,承继了元代朱思本《舆地图》对黄河源参照物的特殊表现形式,即出现马湖与星宿海(黄河源)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马湖被夸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元明以来马湖所属政区、聚居民族与水陆交通道路的重要性;地图史上的"马湖现象",实际反映了元明以来地理学家们对黄河源与长江源孜孜不倦的探索。
不应是高考的捷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  高考 
描述:近几年的高考,报考艺术类考生的人数暴增,这种现象是极为不正常的,对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杜甫《假山》诗题目流变
作者:向欣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68字题目  《假山》  流变  黄鹤 
描述:假山》题目流变进行考证,有利于了解杜诗题目的形式。
董养性《选注杜诗》
作者:赫兰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董益  董益  董养性  董养性  元代  元代  杜诗学  杜诗学 
描述:元人董养性及其《选注杜诗》在元代杜诗学史及整个杜诗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该书在历代书目中多被著录,但问题颇多;董养性其人也被分列元、明二朝,且籍贯也有乐陵、临川两种说法,本文一一析正之。
周代藏冰及用冰制度
作者:张秀传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人  周代  古代先民  冰块  制度  认知程度  利用能力  周礼  祭祀  收藏 
描述:中国进入商朝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古代先民对气候和季节认知程度的提高,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界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从商代有限的资料来看,他们已经掌握了秋贮冬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