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诗词散论
作者:吴显泉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诗  诗歌  感物吟志  唐宋八大家  文心雕龙  王安石  欧阳修  表达  社会现实  梅尧臣 
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自有其独特的风格。一、拼击时弊,直抒胸臆诗,必须有感而发。所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的正是
浩然之气,一以贯之——苏辙散文特色略论
作者:唐骥  来源:求索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特色  苏辙  一以贯之  王安石变法  财政困难  熙宁变法  青苗法  不动心  文心雕龙  庆历新政 
描述:浩然之气,一以贯之———苏辙散文特色略论唐骥“文变染乎世情”①。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均己暴露。有识之士认识到革新政事以巩固大宋王朝是当前急务,遂前后发生了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受此“世情”影响,文学风貌与过去亦是不同。苏辙一生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浩然之气...
谈古代诗文的用典
作者:朱安义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文  典故词  王安石  李商隐  《诗经》  《尚书》  汉文帝  嗟来之食  文心雕龙  辛弃疾 
描述:谈古代诗文的用典朱安义古人写诗作文往往喜欢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典故,简称为用典.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其中的“据事
论我国古代咏春诗的哲理
作者:陈宏硕  来源: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咏春  哲理意义  王安石  文心雕龙  人生经验  发展规律  物色篇  形象鲜明  姹紫嫣红 
描述:蕴。本文拟就古代咏春诗的哲理启示、哲理存在的各种形式及其富于哲理联想的原因,进行一些具体剖析,希望能有助于我们对占诗哲理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的探讨。
古代家书发展史略
作者:王人恩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史  《史记》  尺牍  宇文护  司马迁  文心雕龙  郑板桥  《史记·秦始皇本纪》  袁宏道  汤显祖 
描述:古代家书发展史略
古汉语上下关系词考略
作者:石云孙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下关系  古汉语  说文  文心雕龙  关系词  社会语言学  秦始皇  社会交际  周礼  吕氏春秋 
描述:想而知。景。
“文章关气运”说
作者:武烽  来源: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变化  先秦历史散文  襄公二十九年  文心雕龙  《毛诗序》  文学作品  《诗薮》  亡国之音  胡应麟  文艺作品 
描述:“文章关气运”说
形象·兴象·意象-古代诗论中几组形象范畴考辨之一
作者:陈一琴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象  意象  古代诗论  诗歌形象  胡应麟  考辨  文心雕龙  方东树  诗说  诗歌创作 
描述:的内容和界限;“意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决不能混同而论。本文仅就诗说史上一组最基本的范畴——“形”、兴象”、“意象”,作个初步的考察和辨析,企望能勾出它们产生、发展的轮廓,并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词海拾贝
作者:孙连仲  来源: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天祥  民族英雄  境界  文心雕龙  艺术魅力  欧阳修  王国维  王安石  写作者  水龙吟 
描述:言别》)为例;词中说
“缀字属篇,必须练择”-论“炼字”
作者:高蹈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个问题  杜甫  醉翁亭记  王安石  修饰语  文心雕龙  双声叠韵  形容词  欧阳修  表达效果 
描述:从古人“炼字”,谈下面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