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周礼》之伦理观
作者:吴培德  来源:孔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原名《周官》,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且为"三礼"之首。相传为周公所作,近代学者多以为成书于战国时期。本书通过官制的描述,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其中既保留了周代礼制的大量史料
周礼》官联初论
作者:宫长为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官联  “八法” 
描述:本文通过对《周礼》及其相关著述的研究,认为官联不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同时又是理解西周“治道”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官联作为“以八法治官府”的核心,既集中体现了《周礼》一书
再论华夏民族的形成
作者:陈玉屏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学  华夏族  形成过程  夏王朝  周礼 
描述:关于华夏族(汉以后称之为汉族)的形成时期,学术界的认识久久未能统一。笔者在从事民族形成理论研究,认真考察了华夏族的形成问题。愿将己见书之于次,就教于学界同仁。学术界之所以对华夏族的形成的时期众说纷
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
作者:李小波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长安  唐长安  法天象地  周易  周礼 
描述:城市是文化的载体 ,都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体现。汉长安城法天象地 ,焕若星辰 ;唐长安城周易礼制 ,政通人和。其规划思想反映了从天文到人文的转变 ,前者敬“天道” ,后者重“人事”。
从礼经看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作者:田沐臣 马增强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礼经     
描述:先秦文化的整体性表现为礼乐文明,礼在当时的功用几乎是万能的、无所不包的。尤其是在以“尊礼文化”[]为特点的西周时期,礼是治国之本,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政治法律的根本指导原则。对此,礼经作了
也说《周礼》“柴”与《楚辞》“些”
作者:蒋瑞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楚辞》  殷商火祭 
描述:,否认了《周礼》“柴”与《楚辞》“些”同义 ,否认了《楚辞·招魂》“些”可能是“柴祀”之“柴”的说法 ,重申了《招魂》“些”只是一个语辞 ,认为在楚俗招魂 ,“些”声音的运用比它本身的词义重要
周礼》乐舞资料析探
作者:徐焱  来源:舞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乐舞文化  周礼  周代  舞蹈史 
描述:周礼》乐舞资料析探
计算向何若干问题的研究
作者:张欢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计算几何  时间复杂性  平面图  凸壳  Voronoi图  货郎担问题 
描述:该论文主要讨论了计算几何的若干问题以及实际应用.该文首先概述了计算几何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领域,在学习有关概念和问题之后,重点讨论了该学科领域中的某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包括平面步定位
简论史在教学的运用
作者:张德树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内容改革  王安石变法  创新能力  运用史料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  教学  材料处理  论史  高中历史 
描述:史料的运用在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在长期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注重史料的运用,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材料处理”能力的基点和“创新”能力的起点,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
黄昏的鸣沙山·月牙泉
作者:何源 呼延真  来源:新商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昏的鸣沙山·月牙泉》  何源  中国  当代  游记 
描述:九月的敦煌是金钩的。我曾经看过黄昏的鸣沙山、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