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乡遂组织探源
-
作者:史建群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域组织 左传 春秋时期 卿大夫 杜预注 个体家庭 家族公社 军令 遂人 郑玄注
-
描述:它只不过是《周礼》的作者把西周、春秋、战国诸不同阶段的一些制度杂揉在一起,按“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原则,比照春秋后期兴起的建制步兵编制而设计的治国兰图而已。
-
试论黄庭坚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
作者:孙兰廷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西北地区 市易法 学士 涪州 国子监 司马光 太和县 艺术成就
-
描述: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因曾贬官涪州,遂号涪翁。他博学多才,散文、诗、词齐工,诗与苏轼,合称“苏黄”,词与秦观,合称“秦七黄九”。书法是宋代四家之一。他的诗文曾得到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赞誉,说
-
鲍照《登黄鹤矶》诗(注释)
-
作者:曲辰 来源:春秋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鲍照《登黄鹤矶》诗(注释)
-
《周礼》中的刑事法规及其阶级实质
-
作者:陈连庆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注 刑事法规 阶级实质 刑罚 司寇 《秦律》 官司 少正卯 官刑
-
描述:篇文章,初步体会到,解决成书年代问题虽然不易,但不是没有线索.如能摆脱一切成见,对书中的重大问题,反复推敲,情况就一定改观.本文就是我的一个尝试.
-
变中求不变——论胡应麟对诗史的诠释(附:“诗薮”与胡应麟诗
-
作者:陈国球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变中求不变——论胡应麟对诗史的诠释(附:“诗薮”与胡应麟诗
-
简述春秋战国城市管理
-
作者:张鸿雁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管理 统治阶级 城市居民 筑城 城市规划与设计 左传 周礼 整体规划 春秋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
-
描述: 在城市管理上,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形成了一套符合统治阶级意愿的制度和方法,并逐臻完善。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不像西欧中世纪的统治者那样住在城外,
-
评郑珍的经学成就
-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珍 经学成就 经文 顾炎武 经世致用 考证 丧服 孝经 博学于文 周礼
-
描述: 晚清的“西南巨儒”郑珍(字子尹),深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专精《说文解字》,一生著作宏富,在经学、小学和史学方面成就颇大。这里仅就他的经学作一粗略评述。郑珍崇尚顾炎武醇博学风
-
隋以前“北镇”非医巫闾山
-
作者:张国庆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巫闾山 并州 孔传 幽州 山西 恒山 周礼 东北 镇山 山镇
-
描述:讳改称常山,唐、宋一名大茂山”,为五岳之一——北岳。清顺治以后,移祀北岳于今山西浑源境恒山,古恒山便通称大茂山。从《周礼》所举九州镇山看,北方镇山为并州恒山,这是毫无疑问的;医无闾山只不过是东北镇
-
写字就是画画
-
作者:鲁迅 董士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字 说文解字 构成法 刀口 象意 象形字 练习设计 周礼 短棍 刀背
-
描述:短棍,算是指明“这个地方”的意思,造了“刃”。这已经颇有些办事棘手的模样了,何况还有无形可象的事件,于是只得来“象意”,也叫作
-
赋、比、兴本义新解
-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实际需要 毛诗序 左传 春秋 周礼 新解 解说 用法 解释
-
描述:诗有赋、比、兴之说,见于《周礼》、《毛诗序》;其后文人、学者纷纷解说,莫衷一是。周刚《春秋赋诗与赋比兴本义》一文提出:历来对赋、比、兴的诸多解释,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阐发的,并非本义;《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