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38)
报纸(395)
图书(167)
学位论文(124)
会议论文(6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06)
地方文献 (370)
地方风物 (38)
宗教集要 (32)
红色文化 (18)
才乡教育 (17)
非遗保护 (11)
按年份分组
2013(174)
2011(255)
2010(236)
2007(186)
1997(79)
1990(57)
1988(49)
1985(55)
1960(13)
1959(5)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13)
新美术(4)
装饰(3)
当代职校生(2)
物理(2)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
周亮传记文叙事论析
作者:平志军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  传记文  叙事 
描述:周亮博学多才,诗善文、著述等身,在当时文坛、艺术及学术领域,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其传记文有着鲜明的主题取向,感人至深的情感与较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其传记文的考察,亦有助于了解作家内在心灵
陈道慧:地上的“文艺大叔”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作文 
描述:确地说,那是一个挂在工地围挡上的人像,一张瘦长的脸,头戴鸭舌帽,五官简单但分明,戴着铁丝卷成的眼镜,嘴里还叼着烟屁股,一股沧桑颓废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谢逸行年
作者:上官涛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逸  生平事迹  行年 
描述:谢逸是临川籍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前人对其诗词文均有较高评价,然对其生平事迹叙述简略.对其一生行踪、交游进行进一步考察,这对拓展谢逸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虞集乡里
作者:邓锡斌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乡里  思想  诗文 
描述:础的生平研究资料及考证依据。
虞集著述
作者:邓锡斌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国家图书馆  元代  黄丕烈  遗稿  元刻本  民国  简明目录标注  文集  中央图书馆 
描述:此外,明代至民国也多有名家重编或选编虞集文集。
感旧 周亮及其《印人传》研究
作者:朱天曙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  篆刻 
描述:本书全面而充分地论述了周亮及其印章活动。详细订了周亮的字号、生平、家世以及其交往文人群,考察周
列宁五十寿辰,刘绍周书的祝词(照片)
作者:王观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提供照片者王观泉先生写在照片背面的话此照刊于哈尔滨《新晚报》2012年9月2日。非常可惜的是连刘泽荣到哈的年代都错了。但文章写刘在哈的工作,比较详明,功不可没,不过与瞿秋白无关。而刘到哈尔滨
陈洪绶为周亮作画之心态探析
作者:李洪娟  来源:艺术研究快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洪绶  周亮  遗民与贰臣 
描述:达惜别之情外亦是向挚友求救。
周代礼乐制度下《诗经》的创作与流传
作者:陈丽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诗经  礼乐文化 
描述:机构。周王室的诸乐官在大司乐的统一管理下,设有大夫、士等职,再下还设有府、史、胥等。周王朝的音乐人员包括地官中的鼓人和舞师76人,春官中从大司乐至司干共1463人,两者累计共1539人。周王朝的音乐机构主要职能包括音乐的行政管理与音乐人才的培训、音乐机构音乐教育和乐舞演奏,以及乐器的制作与管理等四个方面。周王朝建立之初,制定了一系列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康王继位之后,进一步充实王朝的礼乐制度、规范王朝的礼乐文化,在此之后,虽然史籍上没有记载周王朝对乐歌的修订与增益,但从不同时代的诗歌进入礼乐系统的情况来看,从西周至春秋,周王朝的乐歌当是代有增益,渐臻完备。在周人的礼乐系统中,其乐歌不仅仅用于各种祭祀活动,还用于朝、聘、会、盟,也用于燕享、射礼、婚礼等。对于各诸侯国所用礼乐也有相应的等级规定,其乐歌内容与演奏方式也丰富多彩。出于满足周人礼乐制度的需要,一大批不同时代的诗歌应运而生,并以不同方式进入到了周人的礼乐文化系统,并借助于礼乐的力量得以长久流传。可以说,《诗经》“周颂”甚至包括“商颂”与“鲁颂”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各种祭祀礼仪的需要而创作的诗歌。而雅诗或是为礼乐需要而创作,或是创作之后被纳入礼乐文化系统。传统的“采诗说”是否成立还值得探讨,如果王朝没有采诗之官,那么,各诸侯国的诗歌又是怎么收集并最终汇集到周王朝乐官那里去呢?我们认为:为了礼乐的需要或是娱乐的需求,各诸侯国除用周王室的雅乐之外,还使用自己的乐歌,为了谱制乐曲,由各诸侯国的乐官有意识地收集诸侯国境内的文人士大夫和民间的诗歌,并将文本编定成集,最后才献于周太师的。周太师在各诸侯国所献之诗集的基础上进行再选择、整合、加工,从而形成了一部周王朝的诗集。因为各诸侯国对诗歌的收集与编辑并不是同步的,所以很多当时的诸侯国并没有采集诗歌的官员或即使采集之后,没有献给周王朝,所以使这些诸侯国的诗歌没有能采入《诗经》之中,这些国家也包括当时有一定影响的侯国,如蔡国、许国、虢国、虞国等。《诗经》在春秋时期主要通过宴会典礼上的演奏和歌唱、教育传播、赋诗言志等方式进行的。《诗经》在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道德取向性,是为西周的礼乐文化、礼乐政治所服务的。《诗经》的创作与流传是现实所需要的,它在以后的社会历史文化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载体之一,是周代政治思想、音乐文化的传承。它的流传,不仅传播了周代的礼乐文化,加速了思想文化的教育,增强了社会人的历史责任,而且还维持了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维护了专制社会的规则与秩序,对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诗经》的流传也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它作为周代礼乐制度下的礼乐文明和礼治思想文化的载体,服务于周代朝政。
工商食官“制度论”的法理障碍
作者:刘云升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商食官  制度  周礼 
描述:度,使我们相信工商食官不是制度,存在自由工商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