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96)
报纸(82)
学位论文(33)
图书(10)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3)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4(109)
2011(64)
2008(47)
2002(16)
1998(22)
1997(12)
1996(19)
1988(10)
1986(7)
1979(2)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6)
抚州日报(7)
文学遗产(7)
文献(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人文杂志(1)
巢湖晨刊(1)
京郊日报(1)
企业经济(1)
宁波通讯(1)
五旬牡丹亭重修 拉走鸟窝四五十车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五旬牡丹亭重修 拉走鸟窝四五十车
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太行山区  《太平寰宇记》  教化功能  戏曲艺术  先王作乐  戏台  竹林七贤  士大夫  民间戏曲 
描述: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冯俊杰一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乡下交村成汤庙内,有一通明代王的碑刻。碑高248公分,宽94公分,笏头,正书,碑文完整清晰。碑中考述前人创建乐楼的原因,颇带一点理论色彩
吴嘉宾撰何绍基书《重修药王庙碑》浅识
作者:杨卫东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米见方,字间距约1-1.3厘米,行距1.2-1.5厘米。此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残断,九十年代粘对后重立于涿州药王庙后殿大悲阁前。
心越东渡的杰出贡献及其故里家世考
作者:吕洪年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皋心越  故里  宗谱  浦江县  杰出贡献  一行三昧  曹洞宗  高罗佩  别号  日本 
描述:代康熙年间(1662—1722)东渡,对日本文化有过重大影响的东皋心越(以下简称心越),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诸葛亮的复姓及世家探源
作者:王德峰 梁汉珍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诸葛亮  《风俗通义》  世家  《世本》  宗谱  汉文帝  琅琊  《太平寰宇记》  泰山郡  《三国志》 
描述:关于诸葛亮的复姓及世家探源王德峰梁汉珍诸葛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显赫地位的大家族,自西汉、三国以迄魏晋,代有名人,这与诸葛氏族特殊的文化传承是分不开的。在诸葛这个大家族中,对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人物
金溪400万元打造灵谷峰东南风景区
作者: 方友华 潘四平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近日,记者在金临公路金溪黄坊路段看到,一条宽5米、长2.6公里的盘山公路已延伸到灵谷峰岭下,投资45万元建造的灵谷峰东南牌门楼已竣工,竖立在进山公路旁,门楼为四柱七楼牌坊结构,以启功
古柴桑城址的调查
作者:庄云新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柴桑  浔阳  故址  宗谱  周瑜  汉初  四址  豫章郡  马头山  德化县 
描述:柴桑县,汉初始置,相传其城址在今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荆林街附近。汉至南梁名未更、治亦不徙,隋开皇间方并入浔阳县,唐武德至贞观间又在原治复置楚城县,先后历八百余年。根据掌握的线索,从五月四日至九日,我们对这个城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其址文献有记载,地望较相宜,世间有传说,出土有实证。现分述如下:
东南相山铀矿田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作者: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周文斌 刘金辉  来源:地质与勘探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相山铀矿田  氢氧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描述:水—岩同位素平衡交换反应的理论计算和综合分析揭示 ,本矿田的铀成矿热液起源于大气降水与相山主要岩石的相互作用 ,岩浆水对成矿热液的贡献不大
义乌做谱先生王益均最后的木活字印刷家
作者:胡国洪 许中华  来源:金华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  印刷史  义乌市  四大发明  宗谱  中国古代  家谱  排版  佛堂 
描述:义乌市佛堂镇光明村,一座清朝的五孔石拱桥安静地坐落在村口,与桥下静静流淌的溪水一起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这个村庄的风雨沧桑。在一位年长村民的指引下,转过古旧的巷道,一幢泥砌的老房子出现在我们眼前,长年的日晒雨淋,使老屋的墙面已经坑洼不平,连夹杂在黄土中的石块也已裸露在外。村民告诉我们:“这就是做谱先生的
吴炳死节考略
作者:于成鲲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略  降清  死节  宗谱  乾隆  谥号  学术  衡阳县  吴炳  大学士 
描述:接的影响。从近年来新发现的《宜荆吴宗谱》,可以进一步证实王夫之的看法是错的,《明史》的记载是正确的。王夫之在《永历实录》中说:“炳素谐柔,好声色,荏苒无风骨,俯仰唯承胤意。武冈陷,炳遂与承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