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凤阁教授膏方医案3则
-
作者:许冠恒黄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沈凤阁教授膏方医案3则 □ 许冠恒 黄 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沈凤阁教授,行医、从教6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善治疑难杂病。每值冬令进补之时,病家屡邀沈师开膏方调治,而获良效。兹
-
评《吴澄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
作者:罗海燕 来源: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理学 河北大学 元代 出版社
-
描述:后,进一步开拓,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理学与文学交叉研究的体系。这无疑给当下的元代文学研究带来一股勃勃之生气。
-
英雄不完美的谢幕:评项羽之死
-
作者:徐玉宇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谢幕 英雄 历史人物 李清照 王安石 毛泽东 司马迁
-
描述:项羽这一历史人物,自古以来一直倍受人们争议,历代名家对其有褒有贬。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司马迁本人对项羽的评价也是有誉有毁:夫秦失其政,陈涉首
-
试评晏几道的伤心词
-
作者:陈姝 来源: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心词 伤心词 婉转 婉转 含蓄 含蓄
-
描述:妓女命运的揭示和同情,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进步.同时,晏词婉转含蓄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以及词中表露的真情实感,值得肯定,也值得后人借鉴.
-
世间唯有情难死:读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
作者:李保民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 情感 读者阅读 妻子 女性角度 感受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杜丽娘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作,一经问世,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剧中的青春少女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至死,最后死而复生的遭遇,曾感动了各阶层无数的民众,为之唏嘘不已。
-
李纪恒曹建方一行来绵慰问成都军区驻滇部队官兵
-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纪恒曹建方一行来绵慰问
成都军区驻滇部队官兵
本报讯昨(30)日,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副省长曹建方带领的云南省委、省政府慰问团来绵,先后深入安县、北川、江油等地,看望慰问奋战在绵阳
-
“六书”研究的一次大胆超越——评钟如雄教授《汉字转注学原理》
-
作者:刘兴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书”说 汉字构造 转注 原理 《说文解字》 《周礼》 比较系统 语文学
-
描述:六书”,他说:“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1](P.1720)班氏的定称不为今人所用,班氏的“六书”为造字之本的提法也颇受后人质疑。自《说文》问世以来,围绕“六书
-
新视域下的新成果:评《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
-
作者:郭英德 范红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嬗变 戏曲 晚明 “问题意识” 成果 视域 认识活动
-
描述:在于其强烈的问题意识.
-
知识女性的理性精神:也说《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
作者:姚品文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性精神 牡丹亭 知识女性 吴吴山三妇 杜丽娘 汤显祖 明清之际 评点本 西厢记 理论研究
-
描述: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三妇评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
-
问题选择与学术增值:评程芸的《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
-
作者:郑传寅 陈建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学术增值 戏曲史 晚明思想 戏曲研究 汤沈之争 徐朔方 文学观念 作者 晚明文学
-
描述:环视当今的古典戏曲研究,其学术路径大抵可分为两种:其一,将更多的视线与精力投向声腔、戏班、服饰、演出、剧场、舞台等要素,偏重于戏曲形态、演剧模式和舞台艺术的考察,悬置作家作品、忽略文学观念的演进。其优点是可以迅速开疆拓土、填补空白,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另一种则是回归案头,回到戏曲史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