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川一中出了双状元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桂亚楠和临川一中校领导、老师的合影。
李逸一家三口(资料图)。
状元喜报吸引学生观看。
□文/图饶礼喜晚报记者熊勇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状元有着怎样的学习窍门,为何能够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带着好奇与羡慕,昨日上午,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临川一中与他们及其家长、班主任老师
-
推动“双跨越” 目标“1160”
-
作者:张扬 来源:西南电力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推动“双跨越” 目标“1160”
-
黄鹤桥下双寨美
-
作者:刘波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站在黄鹤桥顶峰,双寨子美景尽收眼底。(记者 刘 波 摄)
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刘 磊
“哇!这个地方太美啦!”“导游,这里叫什么名字?”“双寨子,你们顺着这边看双石峰。”4月23日上午10时
-
王安石与红双“喜喜”
-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国民俗,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家家贴春联,并在门外的树干上或墙壁上贴上“出门见喜”,在结婚时贴红双“喜喜”字。
据说贴红双“喜喜”字的习俗始于北宋的王安石。
王安石23岁那年从家乡赴宋都汴京
-
“双信”牌子应是金不换
-
作者:胡菁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双信”牌子应是金不换
-
邮票双曲——西厢记与牡丹亭
-
作者:孙少颖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邮票 封建礼教 绘画设计 故事情节 汤显祖 文学名著 发行 设计师
-
描述:《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
教学应是双主体活动
-
作者:暂无 来源:国内外教育文摘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教学应是双主体活动
-
失忆老人困相山警民联手送回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晨刊讯10月18日早晨,市民高先生像往常一样去爬山。当他爬到相山庙新大殿正北方的山脊观光台阶上的凉亭附近时,发现一位赤着脚、裤子上有血迹的八旬老人,半蹲在山石上。据旁边的人说,早晨7点多老人就在这了。高先生经过与老人交谈得知,老人姓王,住在海孜矿,儿子住在淮北。简单地了解了情况后,当高先生再问老人家
-
王应麟《困学纪闻》研究
-
作者:刘方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困学纪闻》 考据 影响
-
描述:聚,词约而明,理融而达,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卷首自序中说到“困而学之”、“述为纪闻”,因而得名。《困学纪闻》一书涉及经史子集,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
本欲救民,结果困民:浅谈青苗、免役法
-
作者:孙树方 王淑润 来源: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免役法 青苗法 王安石 熙丰变法 宋神宗 助役钱 常平仓法 社会生产力 《旧唐书·食货志》 廿二史札记
-
描述:因为熙丰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要在解决财政困难,增加财政收入,充实国库,以应付庞大的开支。现就“青苗法”,“免役法”的推行情况,分述如次。 青苗法。此法之名,系以“青苗钱”而来,至于青苗钱之名,则由来已久。唐代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秋七月税青苗钱,以给百官俸,此即青苗钱得名的由来。“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