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颂
-
作者:冯伟林 来源:老年人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 教书育人 大学教师 临别赠言 普通话 研究生 新班主任 电话铃响 白菊花 牡丹亭
-
描述:秋颂冯伟林有人在敲门。那是去年秋的一个早晨。一个妇人间进来,哦,我的中学老师陈乐宁!“我是凌晨搭班车来的。知道你忙,就赶了个早。”陈老师精精瘦瘦,齐耳短发,穿一件白色花格衬衣,50多岁了,就象旷野一朵有些惟。阵的白菊花。她刚落座,电话铃响了,是值班室...
-
高年级阅读题
-
作者:洪科龙 王功国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年级 铺盖 大学生 《木兰辞》 《牡丹亭》 《荆楚岁时记》 杜丽娘 性格特点 矛盾冲突 古诗文
-
描述:高年级阅读题
-
路上
-
作者:王佩飞 来源:青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 女子 农民 奥迪 农村人 大学生 收费站 青年人 车子 后视镜
-
描述:任为民这几天心情不好,疑神疑鬼的,老做恶梦。事情起因是大前天下午4时左右,他正在办公室看文件,无意中发现门口站着—位高个子白衣女子,局里是没人穿白大褂的,任为民以为是外面的人找他办事的,端
-
解决就业问题应是主要目标
-
作者:张曙光 来源:中国经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就业问题 就业人数 国有企业 创造就业机会 创造就业岗位 扩大就业 大学生 主要目标 企业家 中国经济发展
-
描述:解决就业问题应是主要目标
-
学府回望
-
作者:叶兆言 来源:天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家伦 李瑞清 张之洞 大学生 傅斯年 毛泽东 南京 高等学府 大学校长 辛亥革命
-
描述:学府回望
-
十八岁的文化使者
-
作者:郑恩波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国留学生 刘绍棠 辅导员工作 社会工作 使者 文化 中文系 大学生 北京大学 作家
-
描述:郑恩波新著《刘绍棠传》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征得作者同意,本刊先选用其中的一节,以飨读者。望各出版社把即将出版新书的短小精采章节寄给我们,供选用.
-
《绍棠随笔:四类手记》后记
-
作者:刘绍棠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支队长 香港回归祖国 随笔 日本鬼子 蒋介石 大学生 游击队 民主政府 乡土文学 刘绍棠
-
描述:这是今年三月十二日逝世的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同志《绍棠随笔:四类手记》的《后记》。我们在此发表,一则本文反映了作者对祖国香港的殷切盼归之情,同时也借以表达我们对这位著名乡土文学作家的深切的怀念。
-
高等学校应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渠道
-
作者:张宪平 来源:经济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提高劳动者素质 等学校 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 人才流失 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 高校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 科技开发经营
-
描述:高等学校应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渠道●张宪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科教兴国”的国策指导下,各种培养人才的渠道都要抓,这里重点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以为,...
-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有感于汪世瑜的《拾画、叫画》
-
作者:张允和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柳梦梅 舞台 汤显祖 观众 女同学 牡丹亭 二十年 大学生 斑白
-
描述:怎样的。
-
可唱可听之美:黄梅戏《啼笑因缘》音乐赏析
-
作者:张光亚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黄梅戏 音乐赏析 戏曲音乐 沈凤喜 音乐风格 音乐的美 三十年代 大学生 美的境界
-
描述:深。黄梅戏《啼笑因缘》音乐的成功,主要就在于它基本上达到了可唱可听之美的境界。这个戏在合肥、无锡等地演出时,不少观众其中还有一些大学生到后台来要谱子,他们不但爱听而且爱唱,急着想学。很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