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73)
期刊文章(1280)
学位论文(38)
会议论文(36)
图书(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64)
地方文献 (66)
非遗保护 (56)
地方风物 (17)
红色文化 (17)
才乡教育 (12)
宗教集要 (8)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66)
2012(583)
2010(242)
2009(193)
2008(179)
2007(117)
2006(103)
2005(63)
1999(20)
1984(16)
按来源分组
海峡导报(12)
21世纪经济报道(8)
远见杂志(4)
新民周刊(2)
枣庄日报(1)
时代文学(双月版)(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1)
台湾银行家杂志(1)
唐代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兼论唐皇室氏族问题)
作者:陈戍国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代  宗法观念  皇室氏族  传承制度  周礼 
描述:一,陈寅恪先生援引作反对唐自称为西凉■后裔的证据中“最强有力者”,我们认为恰好是唐皇族为西凉后裔而必出于华族的强有力的证据之一。二,宗法制度见之于法律形式,若非自唐始,必定形于唐。三,
关于韩、、刘三位同志对五分法看法的问题
作者:皮高品  来源: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法  图书分类法  毛泽东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  四分法  哲学理论  体系结构  列宁主义 
描述:绕这个大前提来进行,我想都是同意的。我所提的问题是:
杜优劣之争(兼对《李白与杜甫》的一点意见)
作者:张步云  来源:郭沫若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冰  王安石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与杜甫  杜并称  工部  检校  大夫  扬杜抑 
描述:不分轩轾,还是杜优劣?这个争论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进行着。争论的实质,是对浪漫主义作家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的“时人谓之杜”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诗之豪
杜诗《公安送晋肃》臆说
作者:刘文  来源:岳阳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公安    杜诗  入蜀  亲属关系  陶唐氏  蔡梦弼  王应麟  研究者 
描述:一些探究。先从诗题说起。早在宋代,蔡梦弼《增修杜工部草堂诗笺》在《公安送晋肃》题注中就已指明:“晋肃即贺之父,韩退之尝为贺作《讳辩》”。稍晚,王应麟《困学闻》,请代仇兆鳌《杜
对几个有争议问题的看法--和思孝同志商榷
作者:刘辛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世界观  列宁文艺思想  “左”  争议问题  文艺观  杨柄  文艺理论  无产阶级文化  资产阶级自由化  杨炳 
描述:存在的失误,深入地挖掘产生失误的主客观原因,那么,这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水平,活跃理论争鸣的空气,无疑都是有益的。通读全文,我得到启发,也感到惋惜。批评者指出杨著的若干疏漏和不当之处,也进行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指责。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批评者议论的焦点并没有完全集中在杨著上,而是以一
关于勣评价的几个问题--与黄永年同志商榷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关于勣评价的几个问题--与黄永年同志商榷
浩章 杨振邦 封相之前 折子戏
作者:暂无 来源:剧作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浩章 杨振邦 封相之前 折子戏
灏同志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仪式上的致辞
作者:暂无 来源:证券市场导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份制改革  企业股份制  开业  重要成果  上市交易  股票交易  深圳股市  市政府  正式 
描述:所的正式开业,是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股份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们在经济、金融活动中,逐步走向按国际惯例办事所迈
古竹院考——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
作者:许图南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竹林寺  镇江  招隐  黄鹤  《全唐诗》  竹林精舍  刘裕  《唐才子传》  登山  醉梦 
描述:诗者所加,因为在唐代镇江尚称润州。又诗的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下加注:“‘又’一作‘偷’。”据《全唐诗》所收涉其它各诗,如:《京口送朱昼之淮南》、
悟得梅派真谛:胜素专场演出观感
作者:张正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形式  汤显祖  杜丽娘  观众  性格刻画  丰富和发展  中国戏曲  艺术形象  内心冲突  艺术形式 
描述:悟得梅派真谛──胜素专场演出观感张正芳胜素的专场演出,为首都舞台送来了清新典雅的轻风,驱散了6月的暑热。走出剧场许久,4个不同女性的艺术形象仍萦绕于胸,作为一个久别舞台的老演员,深为京剧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