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时势造英雄”的反面
作者:郑连根  来源: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时势  英雄  慈禧太后  反面  变法  道德楷模  失败  同情  历史人物 
描述:一文雄。这首诗中提到了两
论杨万里咏梅诗的新变
作者:韩梅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梅花形象  咏梅诗  中国古典诗歌  时代生活  审美风尚  六朝  诗歌创作  王安石  品格 
描述:梅花以其横斜疏瘦、闲静素雅的幽姿逸韵,傲)凌霜、超尘绝俗的品格,历来深受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吟咏梅花的诗作也自六朝起就佳作不断,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相沿不绝的传统。到了宋代,受时代生活和审美风尚的影响,较有影响的诗人几乎无一人不咏梅,咏
酬赠诗·节令诗·题画诗:高考诗歌鉴赏新面孔
作者:王广清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画诗  酬赠诗  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  咏物诗  送别诗  顾炎武  贬谪诗  咏史诗  王安石 
描述:2008年高考语文题中的诗歌鉴赏,除了送别诗(词、曲)、咏物诗、羁旅诗、咏史诗、写景诗、贬谪诗等我们熟悉的材料外,今年又新增了酬赠诗、节令诗和题画诗等。这几类诗
让古诗教学扎实而灵动
作者:张敏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引导学生  诗歌  教师  情感  想象  语言文字  乡愁  老师  王安石 
描述: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在诗外徘徊。
公务员的历史:古代的官吏选任制度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探索(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王安石  科举制度  古代中国  人事部门  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  法制社会  官员  西方国家 
描述: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个观点,自法国的伏尔泰等人首先论述以来,似乎已成公论。其实,即使是为了形象表述,并非恰当地将专制社会的官员比附为法制社会的公务员,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等同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
“不合时宜”的苏轼
作者:梅桑榆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不合时宜  司马光  王安石  变法派  保守派  神宗  婢女  批评  打击 
描述:明人曹臣所编《舌华录》载,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
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从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参中的一句错误译文谈起
作者:陈洪团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上海  译文  《游褒禅山记》  语文教学参考书  教参  语文新教材  王安石 
描述:这样做的。
二苏手足情
作者:曹春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宋仁宗  欧阳修  文坛盟主  王安石  科举考试  苏洵  北宋时期  翰林院 
描述:北宋时期宋仁宗嘉佑元年(1057),四川眉州的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准备让他的两个儿子参加第二年举行的全国科举考试。苏洵和当时的文坛盟主、官居翰林院学士
古诗词阅读训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阅读训练  杜甫  王安石  崇高理想  李商隐  思想情感  自然山水  精神世界  具体说明 
描述:古诗词阅读训练
醉美东钱湖
作者:米兰 张琪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钱湖  旅游度假区  王安石  诗意栖居  郭沫若  宁波市  春秋时期  太湖  近现代  诗意地栖居 
描述:泊。去往东钱湖,是在一个夏末初秋的早晨,白色的晨雾弥漫。行走其中,就像是在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而东钱湖,无疑就是那个谜底。当一轮红日从湖的尽头缓缓升起时,我们终于站在了东钱湖开满鲜花的堤岸上。看着眼前一派烟波浩渺的湖水,原先的辛苦追寻似乎都是值得的。此刻,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在湖边的草地上,在心底,轻轻地道一声:你好,东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