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闹中的冷想
-
作者:张鸣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村民选举 村民自治 农村干部 国家政权 减轻农民负担 乡镇政府 王安石变法 中国农村 田野考察 合作化
-
描述:热闹中的冷想
-
古籍保护中的防火等问题
-
作者:戴南海 来源:文博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馆 天一阁 防火建筑 藏书 政治原因 民族文化 古籍保护 胡应麟 秦始皇 损失
-
描述:时,由于战乱使国家和私家图书遭受重大的损失。
-
浅议古汉语中的“相”
-
作者:薛振齐 来源:运城高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 古汉语 玉台新咏 《游褒禅山记》 古代汉语 焦仲卿妻 《史记·淮阴侯列传》 单方面性 王安石 王侯将相
-
描述:做名词的“相”,当“容貌”讲,如“儿已薄禄相’(《玉台新泳·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当“百官之长”讲,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在这些时候,“相”是实词,它直接担负句子的一个成分,其作用清楚,含义明白,毋庸赘言。本文着重分析当副词用的“相”。
-
宋词中的生命意识
-
作者:童盛强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宋词 词人 超脱意识 黄庭坚 生存方式 个体生命 反思意识 王安石 认识自我
-
描述:宋词中的生命意识
-
修辞中自我意识的控制
-
作者:迟万昌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居作用 “修辞立其诚” 修辞格 王安石诗 潜意识 象征意义 心理过程 弗洛伊德 前意识
-
描述:益处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这一定义强调了修辞的“调整语辞”的功用,使我们看不到修辞与“调整语辞”之面的内在联系,那层薄纱又在起作用
-
略谈古籍标点中出现的问题
-
作者:王友才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标点错误 古籍 《资治通鉴》 大学出版社 点符号 句号 逗号 《周礼》 科学态度 中华书局
-
描述:问题。
-
谈《醉翁亭记》中“也”字句的运用
-
作者:徐定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语言特色 运用 语言形式 王安石 全文 节奏感 创造性 辛弃疾
-
描述: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独特的句式? 王安石曾在《祭欧阳文忠公》中,对欧阳修的人格和文风作过极高的推崇和评价,并说:“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这番中肯之言,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更
-
论《三国演义》中的“八阵图”
-
作者:萧甫春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八阵图” 《八阵图》 陆逊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全唐诗》 孔明 汤显祖 特殊条件 《唐诗三百首》
-
描述:论《三国演义》中的“八阵图”萧甫春《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其中的“八阵图”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然而勺\阵图”却充满了“奇僻荒诞”的神话色彩,始终无人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说。随着社会科学
-
周礼中的邦国和国家
-
作者:日知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诸侯国 幽王时 王国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郑玄注 卿大夫 王安石 天官 郑注
-
描述:魏绛以自己的语言,把《采菽》诗句简化了,“殿天子之
-
试论《牡丹亭》中的“情”
-
作者:陈龙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杜丽娘 柳梦梅 汤显祖 “理” 霍小玉 封建礼教 爱情 青年女子
-
描述:,有痛于本词者,愤惋以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偶然在悠杨的笛声中听出了几句《牡丹亭》曲词,竟引起一阵伤心。为什么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牡丹亭》如此推崇?那是因为汤显祖不假掩饰地道出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