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新词催泪落情场,情种传来《牡丹亭》:明、清对丽娘之“情”
作者:程华平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丽娘  丽娘 
描述:出明、清对丽娘之“情”研究的时代根源和由此产生的影响,并对这种研究作出评价。
因情成梦超死生:丽娘“情”“理”对立人生观的启示
作者:郑苏淮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情”“理”“法” 
描述:”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同中见异,异中有同-试比较朱丽叶与丽娘的形象
作者:余三定  来源:岳阳师专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  女主人公  莎士比亚  古典戏剧  汤显祖  爱情  形象 
描述:、幸福的天伦,人们寻找、追求“情”就是为了寻找、追求美好和幸福,然而,为情而死,不是走到了美好和幸福的反面吗?尽管如此,她们还是要去追寻,她们宁
汤显祖和丽娘——兼论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人格倒错现象
作者:徐保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丽娘  知识分子  女性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爱情心理  表现能力  青年女性  中国传统  思想情感 
描述: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
晏殊《蝶恋花》和安世《端正好》二词比较分析
作者:龙希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比较分析  西风  燕子  离别苦  山长  长路  明月  “秋”  小令 
描述:在浩瀚的词海中,我惊奇地读到了两首内容相似,构思相同的小令。这就是晏殊的《蝶恋花》和安世的《端正好》。现在,先将这两首词对照排录如下:
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作者: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忧郁情结  丽娘  汤显祖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研究  青年女子  白朗宁夫人  人文主义思想  中国文化 
描述: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情偶缺席与肉体缺席——昆剧《牡丹亭》中的丽娘
作者:邹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昆剧  《牡丹亭》  肉体  爱与死  汤显祖  柳梦梅  缺席者  欲望  爱情故事 
描述:你侃侃而谈。你滔滔不绝。你被你话语的对象深深吸引。 丽娘。一个以死而复生的方式刮起爱情旋风的美人,竟使你想起爱与死的不可逆性如何被话语的叙述彻底地解构。 她的故事可一分为二,以死亡为界:一边是走向
为爱而死的朱丽叶和为爱复苏的丽娘──中外名著为爱殉情的典
作者:杨兆秀 左春艳  来源: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朱丽叶  汤显祖  丽娘 
描述:朱丽叶与丽娘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光辉典型;她们的爱情悲剧既有同情,又有殊异性。
少年应是读书郎——抗婚少年小峰致法官的一封信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天地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少年  义务教育法  法官  被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监护职责  初中三年级  坚持自己的主张  脱离关系 
描述:伤了腿,家里竟然不管不问,还要同我脱离关系。 我家住在西沟村六组,家有五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姐姐和我。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朱伟明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阴影原型  人格面具  《牡丹亭》  心理学分析  汤显祖  柳梦梅  封建礼教  惊梦  感性生命 
描述:十回的篇幅,则往往一笔带过。原因在于,不少研究认为,《牡丹亭》的精华,丽娘性格的闪光之处,都集中在前半部分,而“回生”以后的丽娘,则表现出更多地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一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