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珠玉:诗意的生命之光
作者:陶尔夫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诗意”  晏殊  词人  《破阵子》  古诗词  季节变化  《蕙风词话》  欧阳修  内心活动 
描述:“珠玉”就其形体而言,似乎接近渺小了,但因它有一种耀眼的光辉,结果却显得很大,并由此而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晏殊《珠玉》的性质就有些与此相近。晏殊
论小山“痴”的情感特征
作者:李军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情感特征  词人  晏几道  封建社会  “梦”  艺术魁力  文学传统  艺术语言  情感活动 
描述:流泻于纸面,显得淳朴、真挚、深婉。其既不象柳永那样“俚俗”与“词语尘下”,又不象其父晏殊那样充满华贵气象,以其独具的艺术语言,诉说其心灵深处的隐密,吐露其诚挚深婉的真情。整个小山,就是词人
简论晏殊的积极因素
作者:李华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简论晏殊的积极因素
晏几道《小山》浅论
作者:黄国衍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不为  小山  晏几道  性格  情真    艺术技巧  晏殊  社会意义  浅论 
描述:内容和重大的社会意义,题材也比较狭窄,但他的清新俊逸,感情秾挚,在艺术技巧上也臻于妙境,佳句秀段,俯拾即是。如小晏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等等诸句,千百年
略论晏几道及其《小山
作者:朱淡文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晏几道  晏殊  歌女  对偶句  木兰花  艺妓  黄庭坚  词牌  换头 
描述:伤的时代特征相一致的时候,他将不可避免地趋向消极颓废。晏几道是晏殊暮子。晏殊一生得志,富贵显达,两次出任宰相,生前已封“临淄公”,一○五五年病死前还任观文殿大学士兼皇帝经筵侍讲官。晏殊死时晏几道年仅七岁。他当然以自己显赫的家世自豪,乃父的荣华富贵不用说成为他的人生理想。但事与愿违,他成年后并没有飞黄腾达的机遇。一○六九年小晏二十一岁时,王安石开始变法,上层社会很快分化成新旧两派。小晏在政治上倾向于“旧党”,其姊夫富游、甥婿冯京、好友郑院与黄庭坚都是“旧党”的中坚分子。熙宁七年(1074),郑侠上书神宗反对新法,“事作下狱,悉治平时往还厚善者”①,“与侠交游及馈送者皆杖臀二十,远州编管”②,二十六岁的晏几道亦受株连入狱。后虽蒙释,精神上已受到极大打击。封建文人最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小晏愤懑之余,绝意进取,在当时...
晏殊[浣溪沙]新解
作者:沈义芙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宋州  作年  香径  亭台  小园  应天府  南京  张亢 
描述:,感伤年华的飞逝。”或言“全在亭台如旧,香径依然的情景
纳兰性德和《饮水
作者:冯统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饮水  晏几道  北宋  作品  满族  顾贞观  清初  纳兰 
描述: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
论晏殊的创作心态
作者:王建根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主人公  创作心态  《破阵子》  《人间词话》  及时行乐  距离效应  词人  人生况味  浮生若梦 
描述:具有了更多的自由:朱乔尊云:“虽小技……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愈微,而其旨益远。”②刘体仁云:“中境界,有非诗之所能至者,体限之也。”③王拯云:“()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
灵谿说(四则)
作者:缪钺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介存斋论杂著》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古典诗词  流变  七言绝句  刊行者  叶嘉莹  小山  四川 
描述:例亦别创一格,每树一义,先以七言绝句撮述要旨,然后附以详细之说明,冀能略具论绝句、词话、史诸种体裁之性质而汇集为一。《四川大学学报》征稿于余,因选四则以应之,先就正于同好,再俟异日改订
的本义应是第一义项
作者:王力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引申义  说文解字  义项  词典  原始意义  单音词  段注  假借义  辞海 
描述:的本义,传统说法就是字的本义,因为我们是单音词,字的本义就是的本义。本义是的原始意义。在词典里,应该把本义作为第一义项,然后列举引申义、假借义。现在的词典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有时颠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