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6)
报纸(66)
学位论文(12)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0)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20)
2010(18)
2008(10)
2007(15)
2006(17)
2005(9)
2000(4)
1996(6)
1982(3)
按来源分组
审计月刊(3)
河北学刊(2)
档案学研究(2)
上海会计(2)
物流科技(1)
甘肃理论学刊(1)
求索(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
现代商业(1)
广陵书社(1)
非常损失规则的比较研究——兼评中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乘人之
作者:徐涤宇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非常损失规则的比较研究——兼评中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乘人之
坚定信心 完善措施 强势推进 扎实有效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
作者:谭晶纯  来源:云南农村经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信心  实有  改革任务  汇报会  临沧市  省政府  经验 
描述:9月11日至12日,省委、省政府在临沧市召开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汇报会,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第一段]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上)──中古《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
作者:阎步克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冕服  六冕  复古  尊君 
描述:礼》进行冕服复古,以争取文化号召力。北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多列式”冕服等级体制。隋唐上承北周,继续搞冕服复古,但隋用“单列式”服制,唐用“多列式”服制。“多列式”冕服等级造成了君臣冕服倒置的情况,这在唐高宗时引起批评。“多列式”被放弃,回归于“单列式”了。宋明时实用化、世俗化倾向,导致了冕服的逐渐衰落。从冕服在十几个世纪中的兴衰变异中,可以看到现实与传统、政治与文化在帝制中国的复杂互动关系。
从郑韩故城出土陶文看先秦乡遂制度
作者:王琳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乡遂制度  陶文  “郑韩故城”  《周礼》 
描述:8个。我们把有关属于古郑国乡里制度的陶文集中起来,结合古文献资料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郑国的乡遂制度还没有彻底瓦解。 一、“井”字陶盆,一件,泥质灰陶,战国时
承包不应是唯一解决办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制度
作者:李仕林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  环境  基础设施  市场化  投资体制改革  三峡库区 
描述: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制度设计的基本情况 ,提出了实施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是投资体制改革。并提出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实施市场化改革的紧迫性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中)──《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作者:阎步克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周  周礼  梁武帝  皇帝  诸侯  复古  宗经  制度创新  尊君  郑玄注 
描述: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中)──《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作者:阎步克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宗经  尊君  复古  变异  兴衰  变迁轨迹  史料记载  隋朝 
描述: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假日制度调整主要负责人蔡继明教授:「黄金周
作者:蒋毅坤 刘志坚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业  黄金周  黄金周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  蔡继明  蔡继明 
描述:从1999年开始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至今已有10年之久,其中“五一黄金周”实行了7年。而从2007年决定取消“五一黄金周”后,关于恢复与否的争论,一直受到各方人土的关注。
中国法律变迁的传统及文化动因:从当代收容遣送制度立废启论
作者:陈晓枫  来源:法律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容遣送工作  法律变迁  流浪乞讨人员  制度变迁  思维方式  孙志刚  文化动因  王安石变法  问题研究  文化研究 
描述:的现象,在中国立法史上似为仅有。而以此案为契机,中国的户籍登
非常损失规则的比较研究:兼评中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乘人之
作者:徐涤宇  来源:中国法学文档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非常损失规则的比较研究:兼评中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乘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