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关系的再认识
-
作者:许彦龙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
描述: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
主创人员诠释《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军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编导应志琪——把昆曲经典改编成舞剧是一次挑战
《牡丹亭》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数百年来,经过戏曲、现代舞、芭蕾舞等艺术形式演绎,已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尤以昆曲版《牡丹亭》影响最大。把昆曲中的经典作品改编成舞剧,这对我们是一次挑战。当这条主线确定后,我们发现以抒情见长的舞蹈艺术有了更大的发挥
-
“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
-
作者:陈立胜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儒学 前理解 意义空间 王阳明 生存论 西方诠释学 考察工作 经典文本 陆九渊
-
描述:三项。“我们”把“儒学经典的诠释者”是如何诠释“儒学经典”的作为“专题”的研究对象,进行所谓“第二序”的考察工作,并以期建立某种儒家诠释学之类的东西。然而,任何一种“专题的”诠释与研究皆是
-
明代「本色论」的诠释问题及其反思
-
作者:萧名蜏 来源:问学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色 当行 本色论 唐顺之 胡应麟
-
描述:放在个别文体的范畴中,因此仍有亟待讨论的空间。
本文试就明代「本色论」的各个议题当中,探讨批评家是从何种角度对文学作品做出批评?而这些批评方式之间的关系又为何?对於宋代是否有继承与发展?这些现象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上又具有什麽意义?并从这些问题的厘析当中,重探「本色论」在文学批评相关问题中的不同内涵与意义。
-
如何理解陆九渊与诠释学
-
作者:刘磊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诠释学 实践
-
描述:陆九渊是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说被一些学者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冠以"生命实践诠释学"、"依他诠释学"和"实践论诠释学"等名称。其实,陆九渊的学说并非伽达默尔式的哲学诠释学,而是施莱尔马赫式
-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
作者:孙福万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学习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陆九渊集·语录》 教育心理学
-
描述:《陆九渊集·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此之后,经过后人的不断阐释,“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被当作两种不同的治学方式的象征,逐渐成了名言。
-
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作者:刘爱敏 来源: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宋明理学 陆九渊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
描述: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
-
投老
-
作者:方一新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汉书 教化 循吏 士不遇 婆罗门 王安石 俗语 汉魏 大学士 整顿
-
描述: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全晋文》卷22王羲之《杂帖》:“迎集中丧,亲疏略尽,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陶潜《感士不遇赋》:“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元魏吉迦夜共昙曜
-
老剧照
-
作者:刘绍棣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 明代戏剧 汤显祖 老照片 大师 杜丽娘 牡丹亭 王瑶卿 梅兰芳 昆曲
-
描述:了演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形象,览遍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有关影片、资料、著作,在为他特别布
-
王雱《南华真经新传》思想体系诠构
-
作者:沈明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雱 王雱 南华真经新传 南華真經新傳 宋代庄子诠释 宋代莊子詮釋
-
描述:一」的宇宙論,作為《新傳》「道論」的骨幹;援用父親的性命之學,作為《新傳》道德性命之學的基本論述。詮解向度是江師淑君提出的概念,淑君師從分析宋代老學,發現宋代學者在詮釋《老子》時,會援引儒家經典、佛教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