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0)
报纸(1340)
图书(54)
学位论文(39)
会议论文(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82)
地方文献 (192)
才乡教育 (12)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4)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282)
2013(164)
2010(439)
2009(262)
2008(150)
2007(126)
2006(71)
2005(67)
2003(49)
2002(31)
按来源分组
重庆日报(3)
苏州杂志(3)
中国计算机报(3)
计算机世界(2)
科学新闻(2)
科技创新与品牌(1)
通信世界(A)(1)
数字通信世界(1)
电子商务世界(1)
通信市场(1)
李井泉:系故乡
作者:梅泰和 江翠香  来源:大江周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赣抚平原  临川  故乡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家乡  副委员长  江西省  挡风玻璃  村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 
描述:笔从戎,加入了革命的洪流,跟随着起义部队南征北战,踏上了漫漫红军长征路。这位进步青年就是已故国家领导人,解放后曾担任过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顾委常委等重要职务的李井泉同志。他是江西省临川县唱凯镇仓下村人。
临川四
作者:黄文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篇小说  中国  现代  选集  传奇小说  中国  现代  选集 
描述:临川四
论冯梦龙改本《风流
作者:李红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流  《牡丹亭》  冯梦龙  主题思想  文学性  改编本 
描述:《牡丹亭》曾在晚明引起“家传户诵”的轰动效应。其美妙的语言、奇幻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而韵律不协的缺陷又令人深感遗憾。为使它能完美地呈现于舞台,一些曲家纷纷举笔,对之进行窜正改写。冯梦龙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简化情节、调整结构、删改曲白等方式,对原作
悠悠味浓浓
作者:王高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呈现  本源探索 
描述:生命力,它充分揭示出了《牡丹亭》经百读而不厌、历万演而不衰的主要原因。这种生命力一方面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独特的审美构造和价值内涵。因此,本文不但要探讨这种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外在呈现状态,而且更要以此为基础追溯支撑这种外在呈现的根本原因。论文第一部分对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进行了解读,分别从它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决定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应该说,读者、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认同和接受决定了它生命历程的长短,同时,艺术作品本身必须极具欣赏价值,也就是要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就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让受众在与它的交流、互动中达到一定的共鸣程度、反观强度并要持续一定的时间长度。本文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牡丹亭》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呈现状态和影响范围,包括它对于普...
“《牡丹亭》让我这辈子圆了”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能演牡丹亭,是每一个花旦演员的。我演了这么多年,这辈子圆了。”趁后台的化妆间隙,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无比感慨地说,从艺几十年,她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昆曲人物,然而《牡丹亭》在她心中始终
白先勇 十年一《牡丹亭》
作者:张译丹 马士雯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名家简介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在加州定居。他于1994年退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白先勇自小与昆曲结下不解缘
牡丹亭里的
作者: 孔爱萍  来源:昆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孔爱萍饰演的杜丽娘 孔爱萍 《牡丹亭》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便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话在我看来不单是用来形容爱情的,世间至情之事物皆可比拟。一如我被杜丽娘的深情所吸引。百年之前,梧桐锁清秋的深深庭院,杜丽娘款款走来,岁月的交替轮回让她成为多少代人心中不灭的神话,犹如不败的雪莲,始
千古一牡丹亭
作者:邓涛  来源:合肥工大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昆曲曾经以一种辉煌的生存状态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最高的审美,吸引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大师深深的创作投入。 这其中最为夺目的代表莫过于汤显祖的《牡丹亭》。因爱而死,为爱而生,整部戏都笼罩着浓烈的梦幻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可是,我们不禁质疑,真的会有人为了梦中之人而相思殒命吗?而这种男女双方
从《牡丹亭》到“剧场”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新闻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潘凤霞饰演的杜丽娘 本报记者谢卫群江西和上海的艺术家们正在全力打造一出新版赣剧,并将在江西师大校园里四季上演。在汤显祖辞世近400年之后,有了一座“专用剧院”来做他的“临川四”这出戏的背后,有的是
从《牡丹亭》到“剧场”(焦点)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新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牡丹亭》到“剧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