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3)
报纸(43)
学位论文(12)
会议论文(6)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0)
红色文化 (19)
地方风物 (18)
地方文献 (17)
宗教集要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9)
2013(20)
2011(21)
2010(20)
2009(18)
2007(20)
2005(9)
1998(7)
1997(10)
1987(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4)
社科信息(1)
中老年时报(1)
小学生时空(1)
半月选读(1)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书法报(1)
中国翻译(1)
大江南北(1)
“四夷□服”中残缺的应是“要(yΒo)”
作者:汪荷莲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语》  四夷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史记·夏本纪》  西南少数民族  《史记》  宾客身份  高中语文  国王  百里荒 
描述: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翦伯赞先生《内蒙访古》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还发现了‘单于天降’‘四夷□服’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的瓦当残片。”其中,“四夷□服”,文下注为:指四方少数民族向汉朝统治者称臣。“□”表示这个字残缺,残缺的...
黄鹤楼下“鹅”刻石作者考
作者:孙启康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国  黄鹤楼  十三年  县志  汉军  同治  作者问题  地方报纸  康熙  旅游 
描述:去年,偶然在某旅游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武汉黄鹤楼下“鹅”刻石的文章——《黄鹤楼下一笔“鹅”》,不久又在一份地方报纸上读到一篇《黄鹤楼下“鹅”碑》,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鹅”碑的作者
《珠玉词》的名对和《小山词》的婉
作者:朱槿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小山词》    晏殊  元献  浅情  亭台  夕阳  《南乡子》  江南 
描述:晏殊的《珠玉词》中有一篇叫《浣溪沙》的名词。全文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王安石《说》的成书时间和版本流传考
作者:徐时仪  来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  王安石  成书时间  版本流传  《四库全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  成书年代  中华书局  《四库全书总目》  古籍整理与研究 
描述:王安石《说》的成书时间和版本流传考徐时仪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的《说》曾一度独行于世,奉为科举取士的圭臬,对有宋一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曾就其内容和影响作过一些考证和论述,①兹
古“登”有凭义:兼谈“登轼而望之”
作者:孙雍长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郑玄注  玉篇  楚辞  彝器  下视  旧读  周礼  回风  高台 
描述:古"冯"有登义。《广雅·释言》:"冯、登也。"《玉篇》马部:"冯,乘也,登也。"《周礼·春官宗伯》"冯相氏",郑玄注:"冯,乘也;相,视也。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楚辞·九章·悲回风》:"冯
《汉语大字典》车部释义订误
作者:胡锦贤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车轴  伏兔  《汉语大字典》  订误  《说文》  释义  车箱  考工记  《周礼  “招” 
描述:误。
王安石为什么选用“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新解
作者:张嘉谚  来源: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气  情象  语境  语感 
描述:本文从诗的本体——“情气”着眼,解读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对这一诗学细胞中所包涵的“情、象、意”等诗的基本要素,作了深入的“细读”;同时,本文还从诗学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心理、从语言学
名分与权利——“娶”意义的文化演进与言语运用
作者:丁素红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宗法制  名分  权利  周礼 
描述:“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意义具有不同的变化。《左传》作者在运用中利用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为自己的文本叙述构成一个文化评价系统,衡量着人物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事件的发展结局。
并非只有一个“绿”——品《泊船瓜州》
作者:钱佳迪  来源:作文世界(高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泊船  瓜州  江南  想像力  阅读提示  家乡  思维  形容词活用  中学 
描述:并非只有一个“绿”——品《泊船瓜州》
浅谈《说》理论对《本草纲目》名物训诂的影响
作者:罗宝珍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  王安石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名物训诂  影响 
描述:溯源<说>理论来源及其本质,阐述李时珍对<说>理论的借鉴与批判,认为对<说>不能全盘否定,其对汉字的起源、结构及发展认识有误,造成训诂原理本质性错误,但汉字中的确存在形义有直观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