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舒本《王文公文集》考
-
作者:马德鸿 胡光 来源:新世纪图书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文公文集 龙舒本
-
描述:论文对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的体例、与其他版本系统的关系以及其刊刻时间等方面进行了 分析。
-
咏遂昌“龙谷丽人”名茶(二首)
-
作者:戴盟 来源:茶叶机械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谷丽人” 遂昌县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浙江省 词学 春茶 茶室
-
描述:咏遂昌“龙谷丽人”名茶(二首)
-
徐春龙的“创新媒体”梦想
-
作者:罗小艳 来源:成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徐春龙的“创新媒体”梦想
-
先父龙大道烈士的族别应是侗族
-
作者:龙支雯 龙英尔 来源:锦屏党史资料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先父龙大道烈士的族别应是侗族
-
巩义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境图研究
-
作者:孙晓岗 来源:美与时代(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济宗 青龙山 形成发展 曹洞宗 发展史 重要价值 寺院 十七年 佛教发展 碑铭
-
描述:慈云禅寺在巩义境内,原始建筑已毁,仅存古碑残碣五十余件,塔碑铭文四十余块,这些文物对于慈云禅寺形成发展的记录都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揭示,为研究此寺院的发展史以及佛教在中原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真可谓
-
干云意气笔纵横——写在《舒同书法集》问世之际
-
作者:邵建武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干云意气笔纵横——写在《舒同书法集》问世之际
-
舒同舒安书画展在沪揭幕刘云耕出席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舒同舒安书画展在沪揭幕刘云耕出席
-
抚州采茶戏亟待保护开发:盛光云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抚州采茶戏亟待保护开发:盛光云
-
台湾人物系列 辛意云:我在台湾讲《论语》
-
作者:何流 来源:中国报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台湾 白先勇 人与人 牡丹亭 经典解读 钱穆 母亲 中国文化 人生
-
描述:现在很多人都把《论语》等中国经典解读成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从中看到的也都是解决人生困难的技术。所有的理解都只停留在现实实用的人生里,有时还免不了过度通俗,括弧免不了庸俗。
-
云间月澄:杨慈湖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隋金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慈湖 “‘一’ ‘心’ ‘觉’” 陆九渊 阳明学
-
描述:之主要哲学概念构成的…一’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杨慈湖思想中诸如“不起意”、“心之精神是谓圣”等理论问题,都可以由这个动态结构得到说明。杨慈湖自幼成长在儒者家庭,乃父杨庭显之“心本清明”、“十百千万,皆本于一”的思想对他影响深刻。在以往的研究中,杨慈湖的思想因他本人与陆象山的师生关系而被认为是“以心为本”的心学。实际上,杨慈湖对心学史上重要人物孟子和陆九渊的思想并非是单纯地继承,他对孟子之思除了“性本善”的观点而外不乏批评之辞;象山答杨慈湖的“本心之问”对杨慈湖思想的发展过程来说,其功用在于确证而不在于启发。并且,慈湖对“心”之本质状态与其发用功能的阐释也远胜过其师陆象山。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心学”范畴来解读杨慈湖的思想并不能够完整而清晰地说明杨慈湖思想的整体面貌。在慈湖的话语系统中,他几乎不在单一的意义上论述“心”概念,而是将之与“一”和“觉”等概念一起使用来阐明其思考。概而言之,慈湖的思想主要呈现为一个“‘‘觉…’的动态结构,慈湖在这一结构之中阐释“心”清明无体,澄然无际的特性;世界之本相从根本处而言,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一”;而对世间万物之“一”状态的洞达,便是己“心”之“觉”。整全性的“一”只有在主体之“心”深入其中并且“觉”了以后,才会向我们展示出其各个方面的意义,已“心”之思也因此才获得思考前提和思想成果,此为杨慈湖思想“‘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之梗概内容。通过阅读杨慈湖的著作我们还发现,杨慈湖本人对佛禅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道家思想和道教科仪规范却较为熟悉。慈湖思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曾一度淹没,到了明代,伴随着阳明学的兴起,因阳明学学者自身解释阳明思想的需要,慈湖之学被重新诠释,慈湖思想也因此获得重登中国思想史舞台的机会,慈湖思想与阳明学之间的关联,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被重新予以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