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新词宛转递相传——唐宋诗词散论之三
作者:马国强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诗词  递相  点化艺术  刘禹锡  散论  诗词创作  唐宋文学  文化传统  晏几道  唐诗宋词 
描述:任何文艺家都不能回避前人的已有成就而随心所欲地标新立异;相反地,他们倒是无例外地受到文化传统的浸渍、熏陶和启迪,需要从优秀遗产中汲取营养,才能有所创新。唐宋文学家的诗词创作实践为这一规律提供
借得寒梅一缕香——古典诗词梅花意象的文化阐释
作者:祝启新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梅花意象  审美取向  文化阐释  王安石  节操  咏梅诗  陆游  表达  寄托 
描述:梅花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审美意象。以俊逸秀雅的风姿、悠悠袭人的异香、高洁凝重的节操受到文人骚客的反复吟咏。诗人借助客观之象,融主观之情,赋予梅花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多样的审美取向。
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三代诗词创作析论
作者:吕肖奂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氏家族诗词  曾巩  曾肇  曾布  魏夫人 
描述:、曾布、曾肇兄弟间的赠答唱和,不仅凸现了诗词作为家族成员之间重要联系纽带的作用,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家族意识。
试谈相同题材诗词的比较阅读: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古诗词
作者:陈丽芳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阅读  古诗词  同中求异  题材  人教版  纳兰性德  语文教学  异中求同  王安石  运用能力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就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差异。相同题材的课文进行比较,更必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样才能既比较了异同,又能在更开阔的背景上,更深刻的层次上,深入地阐释这些异同,从而把握课本的本质特点,或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和运用能力。在
直抒胸臆、纯任自然:从东坡的诗词文看东坡的人格
作者:鄭向恆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  人生  王安石  文章  任自然  境界  儒家思想  黄州  哲理  欣赏 
描述:议论而后而进入记叙、抒怀,充分达到借题发挥的作用。虽名为"记",却以"超然"两字,大谈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天马行空,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这篇文章和他的词作"望江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互证”看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
作者:孙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闲适词  诗词互证”  词史地位 
描述:年闲适词的创作内容、艺术手法及创作意义。
名人书画鉴赏:齐白石入室弟子杨秀珍 笔机畅雅,何异男儿
作者:暂无 来源:三晋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我的师母杨秀珍是齐白石先生的第一个弟子。她在白石众多弟子中创造了许多第一:追随齐白石学画近20载,是第一个弟子;是齐门弟子中唯一的百岁老人;在众弟子中她受苦受难最多;画艺精到,齐白石赞扬她为“齐门第一”。她还是老舍夫人胡絜青拜齐白石为师的介绍人。 杨秀珍先生的丈夫靳极苍,是我上世纪50
慧眼妙词出新裁--评《唐宋词鉴赏举隅》
作者:欧宝琛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词  举隅  艺术风格  《菩萨蛮》  王安石  韩元吉  文学鉴赏能力  广征博引  沉着之致  艺术特点 
描述:慧眼妙词出新裁--评《唐宋词鉴赏举隅》
“纯情”之浓愁与“理性”之薄愁——李煜、晏殊词比较鉴赏
作者:范育新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材  纯情  理性  李煜词  晏殊词 
描述:志,真率任性,对后来的豪放词家亦有影响;晏殊词的写景抒情,委婉含蓄,开北宋婉约词风。他们词作的表现手法,在后人的词作中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为宋词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痴人自有痴情在 醒醉昨梦前尘中——晏几道词作鉴赏
作者:刘石 刘朋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痴人自有痴情在 醒醉昨梦前尘中——晏几道词作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