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7)
期刊文章(101)
图书(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7)
地方文献 (27)
宗教集要 (10)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1)
2013(11)
2011(12)
2010(20)
2009(12)
2006(3)
2000(3)
1999(4)
1997(7)
1984(1)
按来源分组
中山日报(8)
陕西日报(5)
北京规划建设(1)
书画艺术(1)
铜川日报(1)
修辞学习(1)
历史教学(1)
淮北日报(1)
琴童(1)
中华文学选刊(1)
读张风《渊明嗅菊
作者:袁行霈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菊花  故宫博物院  白描手法  晚节  笔画法  风帽  半透明  元老  周亮工 
描述:。须令千载后,想慕有陶张。”署“上元老人写渊明小炤(同照),庚子”。上元老人即
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云壑渔隐》赏析
作者:董寓榕  来源:收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泼墨  晚年  三个阶段  中国近现代  书画作品  泼彩  用笔  李瑞清 
描述:逝于台北,享年85岁。原名张正叔,又名张权,乳名小八。后改名为猨、蝯、爰、季,字古皇、季爰、大千,号大千居士。别署石室沙
北宋翰林画院制度下的美术教育探究
作者:梁田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翰林画院  画学  王安石  考试制度  教育模式  制度影响  北宋初期  选拔制度  绘画 
描述:虽然在北宋前期,画院出现的同时,正式的画院教育机构并未形成。但是,类教育模式在画院的制度影响下,还是暗暗地存在和发展着的。画院的录用选拔制度、递迁制度都对画院的美术教育甚至是民间的美术教育产生深深的影响。
元代隐逸画家王蒙《青卞隐居》研究
作者:贾峰 屈健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蒙  元代  创作背景  作品  黄鹤  明代  空间分割  皴法  评价  技法 
描述: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在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一、创作背景《青卞隐居》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那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
朱寿昌入《二十四孝》原因探析
作者:陈晓燕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十四孝  寿昌  王安石  黄庭坚  熙丰变法  苏轼  士大夫  居敬  元代  江西诗派 
描述:元代郭居敬所辑的《二十四孝》,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当成彰显孝道的范本,其中所收录的宋代人物仅有黄庭坚和朱寿昌。黄庭坚是英宗治平四年进士。他不仅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并且在书法领域也造诣颇深,因此历来
五台山曹洞宗:从五台山“曹洞宗派之”石塔谈起
作者:崔正森 焦瑾琦 张云飞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台山  曹洞宗  禅师  临济宗  禅宗  石塔  风景名胜区  僧人  耶律楚材  新闻中心 
描述:2009年12月7日,我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新闻中心的焦瑾琦、张云飞等3人冒着-10℃的严寒,踏着冰天雪地,到了五台山车沟村西的公路北面,看到了一座八角二层幢式石
孤高奇逸 缅邈幽深:评石谿的典范之作《秋山晴岚
作者:潘文协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牛首山  明末清初  简朴生活  南京  风格  成熟期  曹洞宗  高峰期  报恩寺  画面 
描述:位高僧,就是明末清初野
:大年初五晚上,在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清华村街头,300余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旅游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年初五晚上,在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清华村街头,300余
浮雕“十里红妆迎亲”和根艺美术家葛安飞
作者:王兴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迎亲  浮雕  美术家  根艺  宁绍地区  人文情怀  造型特征  工艺艺术 
描述: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大厅正立面墙上,悬挂着一幅长15米、宽1.8米的仿古浮雕迎亲。图版选用的白胡桃木材料,一眼看出就有本色庄重、细腻美观、顺眼大气的感觉。浮雕迎亲是根据
谁可制造一出《牡丹亭》 文/李愫生 /李崇武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A 他们说,没有人会喜欢昆曲。艾梅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吐字不清的周杰伦,是永远摸不清他在说什么的王家卫,是唱得响亮的超女李宇春。甚至,很多时候,问他们昆曲是什么,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样子茫然。艾梅的心落寞地疼。 他们,不懂。 艾梅深深地喜欢着昆曲。她是这个小城的外来女人,也是这个小城的另类。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