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620)
报纸(847)
学位论文(182)
图书(151)
会议论文(4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600)
地方文献 (150)
红色文化 (49)
非遗保护 (15)
宗教集要 (10)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7)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2(544)
2011(555)
2010(541)
2009(485)
2006(353)
1996(238)
1994(216)
1987(139)
1986(162)
1979(36)
按来源分组
语文学刊(23)
南方文物(12)
新华文摘(5)
中华书局(2)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
今日中国出版社(1)
希望月报(1)
中国医疗保险(1)
保定学院学报(1)
江西历史文物(1)
妙趣横生的诗谜
作者:人禾  来源:中学生阅读与作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谜  王安石  关云长  辞官 
描述:一个夏日的午后,王安石与好友王吉甫在树阴下闲谈。当时正是烈日当空,两人手里都摇着纸扇。这时,一向爱好制谜猜谜的王安石随口吟出一首诗谜:“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
“囍”字的由来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囍”字的由来  王安石  对联  课外阅读 
描述:“囍”是贴在门窗上、房间内的喜庆用字,并逐渐成了布置婚礼的标志。说起这个字,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呢。
你的锋芒刺伤的是自己
作者:侯爱兵  来源: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咏菊》  王安石   
描述: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天资聪明,便恃才傲物、锋芒凌人。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正在睡觉的王安石还没醒,守门官便让他在门房里稍稍等一会儿。苏东坡看到砚下有一沓整整齐齐的素笺,上面写着两句
惜时佳句集锦
作者:喆平  来源:读读写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佳句  高句丽  南北朝  王安石 
描述: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注:蹉跎指时间白自耽误过去。)——南北朝·王褒《高句丽》春风似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少年。——宋·王安石《胡茄十八拍》
春风送暖话屠苏
作者:韩萱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屠苏酒  爆竹 
描述:取出来,放在酒樽中,煮沸数次后,全家人一起饮用,它可以预防疾病,免得瘟疫,全年健康。从字面上理解,“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意为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选用大黄、肉桂、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些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后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饮一般的酒总是长者为先,而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游褒禅山记》:别样的人生探险
作者:黄满星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变法  探险 
描述:《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王安石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通过游山探洞的具体事例,阐述人生哲理,也表现了王安石的学识、见解、魄力和态度。也是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王安石借游记抒发的别样情怀,此次游山
苏州藏书家姚嘉康来抚捐书王安石纪念馆终于有了王安石主题连环画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捐书现场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核心提示 为了给王安石纪念馆送6册王安石主题连环画,一位年届半百的男子不远千里从苏州赶到抚州。 这些连环画当年发行时的价格不超过100元
北宋蔡卞政治活动研究
作者:黎陈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卞  王安石  蔡京  神宗实录  哲宗“绍述” 
描述:毕生政治活动深受其早期学术背景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岳父兼老师王安石对蔡卞的一生政治活动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在讨论蔡卞的的成长经历时,把他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 文章中论述了蔡卞在从政过程中
“勤”字送来“生花笔”
作者:张爱玲  来源:红蕾·快乐读写(中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勤”  政治家  王安石  文学家  北宋 
描述: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梦见笔头上长出鲜花,从此文思敏捷,名扬天下。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青年求学时读过这一个故事,心中暗想:如果我也有这样一枝“生花之笔”该有多好啊!于是,
神圣的汉字
作者:程郁缀  来源:北大商业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  中华民族  封建时代  反传统  王安石 
描述:的就有40处,仅次于法国与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但我还是认为,在现存的所有有形的物质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遗产中,汉字——乃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 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数量最丰富、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汉字究竟有多少?这是一个谁也说不准确的问题。《康熙字典》收了47000多个,《中华大字典》收了48000多个,《汉语大字典》收了54000多个,而迄今为止收汉字最多的《中华字海》,则收录了楷书汉字85000多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仅列入表中的通用汉字就有6196个。以如此丰富的汉字构成的汉语语词,更是不可胜计。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新石器时代的仓颉无疑是最古老的文字学家,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等字的数量的不断增多、字形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主要创造者毫无疑问是一代一代创造文明历史的所有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