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4)
报纸(65)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4)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6)
地方文献 (29)
地方风物 (7)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22)
2012(27)
2011(30)
2009(20)
2007(20)
2005(12)
2004(11)
1999(4)
1993(2)
按来源分组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
雨花(1)
长江文艺(1)
福建艺术(1)
人民文学(1)
青年作家(1)
科学与文化(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学习博览(1)
艺术教育(1)
科利登推出世界第一种完整的设计纠错和验证解决方案
作者:暂无 来源: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利登系统公司  设计纠错  验证  Verity系统 
描述:科利登推出世界第一种完整的设计纠错和验证解决方案
优异性能来自嵌入式设计 新型E4/4-轻型拖链:轻量、安
作者:暂无 来源:木材加工机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嵌入式设计  柔性能量供应系统  拖链系统  稳定性  抗张性 
描述:轻型拖链系统。它是一个薄壁和紧凑设计的新系统。E4/4-轻型的推出填补了易格斯产品系列中E4/4系统(高稳定性)和E4-轻型(高轻量)之间的产品空白。
包装不应是技术洛可可——探讨非物质社会的包装设计之路
作者:李端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装设计  非物质社会  现代包装  洛可可  商品包装  技术  设计公司  消费者  包装行业  价值取向 
描述:引语去年中秋节期间,笔者应邀到一朋友的设计公司做客,此君神秘地把我请进其经理办公室,让我看看他为业务单位购买的逾千元的月饼大礼盒。凭心而论,这个月饼
赣南师范学院刘勇勤、吴宏敏、田辉龙设计作品选
作者:暂无 来源:包装工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赣南师范学院刘勇勤、吴宏敏、田辉龙设计作品选
“材美工巧”:《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作者:李砚祖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材美工巧  《周礼·冬官·考工记》  设计思想 
描述:《周礼·冬官·考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与察车之道的设计思想贯穿于《考工记》全文的始终。
教育应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作者:李惠娟 邹正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  案例  森林  树木  课堂教学  2009年 
描述:,听课是一种享受!对学生而言,上课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启迪。对授课者而言,教师讲课绝不是照本宣科。
智能的翱翔:访北航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英勋
作者:高飞  来源:航空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飞行器设计  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研究所  所长  军用无人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新技术 
描述: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和应用进行了概括介绍,并对未来无人机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预测。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秋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作者:王乐芬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秋思  泊船  春风  张籍  古诗  教学目标  审美意境  意象美  基本方法 
描述:【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泊船瓜洲》和《秋思》,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意象美,初步进行迁移和创作。3.感受浓浓的思乡情,体会诗歌的审美意境。【课前谈话】
走进文本 品读悟情:《黄鹤偻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者:黄永炎  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教学设计  文本  课时  设计说明  苏教版 
描述:设计说明:《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九册第25课),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的感情。
设计知识:观念与流变:东亚目录学视野中的中国工艺史文献
作者:朱彦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艺史  设计知识  目录学  文献  考工记  书目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周礼  著录 
描述: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4选印的典籍.当然,随着近年设计史论的发展,营造类、制度类的一些文献如《清代匠作则例》、5《中国历代考工典》6等文献辑录也逐渐纳入专业研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