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9)
期刊文章(121)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4)
地方文献 (15)
地方风物 (9)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4)
红色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4(42)
2012(18)
2008(15)
2007(3)
2006(9)
2004(6)
1997(6)
1991(4)
1990(4)
1957(1)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5)
哲学研究(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
荣宝斋(1)
青少年犯罪问题(1)
中国皮革(1)
高中生之友(1)
中国证券报(1)
经济导报(1)
金卡工程(1)
翻译应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吗?——答张静园、冯晖同志
作者:张正东  来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翻译应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吗?——答张静园、冯晖同志
纳忠、刘麟瑞教授荣获“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杰出贡献奖”
作者:韦良  来源:阿拉伯世界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中国伊斯兰教  副部长  社科院  杰出贡献  西亚  东方学  广明  对外经济贸易  副院长 
描述:忠瑜、社科院西亚非洲所所长赵国忠、经贸部亚非司副司长陈广明、国家教委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副
深思慎取--《游褒禅山记》处注释商榷
作者:李凤岐 王嵩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注释 
描述:文章对《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处注释提出了不同观点。
曾为情还魂的旷世杰作-汤显祖《牡丹亭》与格鲁克《奥菲欧与
作者:池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格鲁克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戏曲  歌剧  文学  音乐  比较研究  主题思想  情节 
描述: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点,藉此为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从林彪和朱熹的咒骂看王安石变法——兼论宋儒法斗争
作者:扬江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朱熹  大地主阶级  司马光  总结历史经验  阶级斗争  儒法  林彪  法家  攻击 
描述:的实际,给我们提出了研究王安石变法和宋时期儒法斗争的任务。
矩伯、裘卫家族的消长与周礼的崩坏——试论董家青铜器群
作者:周瑗  来源:文物 年份:197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奴隶主贵族  家族  铜器群  周礼  奴隶制社会  土地交易  铭文  西周中期  周王室  西周初年 
描述:中国的奴隶制社会,经过夏、商两代一千余年的发展,在西周初年达到它的极盛时期。周昭王、穆王以后,社会矛盾逐渐表面化,由于广大奴隶的英勇斗争,以周王为最高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势力遭到削弱。厉王被"国人"赶走,出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共和行政,周王室的统治动摇了。虽有宣王短时期
北宋词坛上的束奇葩——魏玩与朱淑真词论
作者:王辉斌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国夫人词》  《断肠词》  词体雅化  成就各具  光辉篇章 
描述:表现在艺术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二人的共同努力,为北宋女性词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 运营商需求和用户需求是网络融合的
作者:暂无 来源:通信企业管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网络融合  网络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运营商  运营商  驱动力  驱动力  求是  求是  用户  用户  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  投资建设  投资建设 
描述:首先.网络融合可以充分调动运营商业务创新的积极性。人们对于网络融合的追求.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投资建设、维护成本高,提供新业务所需的周期很长。而一个能够提供所有业务的网络,则可以使运营商的业务创新更快捷、方便并有更大发展空间。
宋时期哲学战线上反理学的斗争——读《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理学  宋时期  王安石  中国哲学史  “理”  修订本  朱蕉  孔丘  战线  客观唯心主义 
描述:学的斗争,不断地揭露和批判理学的反动性和欺骗性。 今天,我们研究宋时期哲学战线上反理学的斗争,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对于我们彻底揭发批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继续批邓、反击
“文学法理,咸精其能”(上):试论宋士大夫的法律素养
作者:陈景良  来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王安石  法律素养  司马光  苏轼  自首  法律条文  宋代  谋杀  杀伤罪 
描述:法律加以调整,同时也促进了士大夫法律意识的转变及法律素养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士大夫的法律素养,结论是:宋代士大夫对法律的重视和对律义的通晓是当时时代的一种风尚,并由此推动了宋代法律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