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10)
期刊文章(742)
学位论文(13)
图书(11)
会议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13)
地方文献 (47)
地方风物 (8)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3(87)
2012(122)
2011(165)
2010(709)
2008(225)
2007(61)
2004(23)
1999(21)
1989(15)
1981(5)
按来源分组
解放军报(9)
京九晚报(2)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
作文大王(中学版)(1)
武汉出版社(1)
广东审计(1)
文艺生活(1)
中国计算机用户(1)
群文天地(下半月)(1)
群文天地(1)
有被控贪污受贿510万元
作者:张有义 饶智  来源:财经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贪污受贿  开庭审理  原副院长  最高法院  廊坊市  河北省 
描述:1月14日上午8时30分,河北省廊坊市中院开庭审理最高法院原副院长有案,庭审于当日18时30分结束,将择日宣判。
有:从大法官堕落为大贪官
作者:镜子  来源:先锋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法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  贪官  堕落  最高人民法院  2010年  高级法院 
描述:2010年3月17日上午,河北省高级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有贪污、受贿案终审宣判。终审维持原判,有被判无期徒刑。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法院系统因贪腐而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他的落马受审
有案后谁来监督法官
作者:杨涛  来源:共产党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1月19日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有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有犯受贿罪和贪污罪(涉案数额510万元),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复方凝胶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作者:陈敬民 李开双 李翠红 周军  来源:中成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方凝胶  阴道炎模型  抗菌  抗滴虫  抗炎 
描述: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结论:复方凝胶具有较好的抗菌、抗滴虫及抗炎作用。
美国南方出口商获得SFI认证
作者:红枫  来源:国际木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方  认证  出口  美国  阿拉巴马州  可持续林业  年产量 
描述:美国:麦克沙恩(McShan)木材公司是以阿拉巴马州为总部的南方制材厂,该厂已经取得了可持续林业倡议(SFI)的产销监管链认证。麦克沙恩公司对南方进行粗刨加工,年产量为2800万板英尺
杨于泽:大法官有为什么贪污受贿
作者:暂无 来源:观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杨于泽:大法官有为什么贪污受贿
东莞人坚在佛山扬名 坚陶塑艺术展览将于10月1
作者:暂无 来源:东莞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坚作品 坚大师是当今佛山石湾陶艺艺术家中杰出人物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即投身陶塑艺术事业。他博采众家之长,又在艺术创作中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地将中国国画与公仔人物融为一体
最高法原副院长有被判无期有为司法系统落马最高级别官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金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19日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有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有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万元
不在边,也不在柳边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不在边在柳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杜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边在柳边。”意思是,她自己
王英专栏
作者:暂无 来源:生活文摘·养生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了的地方到一个别人生活厌倦了的地方”。工作累,娱乐也累,弄得自己身心俱疲。 我们从二十多岁开始工作,六十岁左右退休,人生最年轻力壮的时间是跟工作在一起;同时我们每天又把精力最旺盛的八小时时间拿给工作。也就是说,人生最美好的时间都是跟工作在一起的。如果人不能享受工作状态,而是觉得痛苦和厌倦,这样的自我纠结就会产生压抑感和负面情绪。长期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健康,因此不是拼搏和奋斗本身影响了健康,而是面对工作产生的不良情绪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假如我们能够享受工作和奋斗本身,适当的压力会调动肌体的积极性,这样的人反而是健康快乐的。 人们常常人为地将成功与快乐矛盾对立,是因为人们常常在奋斗和拼搏前,便已假定: “付出汗水”是不快乐的,于是陷入无可自拔的痛苦误区。快乐和工作并非水火不容,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追求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 一家报纸做过一项有奖征答,题目是: “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获奖的答案是: “正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的人是最快乐的!”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可是生活的现状是:大部分人工作的目的是养家糊口,很少有人的工作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怎么调节自己的心境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发现在人际关系上会有“晕轮效应”,即人们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说明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类比到工作也是如此,都说距离产生美,工作上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其实,再有趣的事情,一旦变成任务,天天做,时时做,也会枯燥,事实上还有很多人难以确定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因此,工作的有趣与否,不在于工作本身是否有趣,而在于你有没有热情勤奋地去做你的工作。再枯燥无味的工作,努力去做,也会变得有趣。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时时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用更多的事物来激发自己的潜能,参与更多的活动来提升生命的乐趣,在不同的方式中动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么,我们的工作就鲜活起来,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而灵动。 成功和健康亦如此。从这一刻开始,让我们静心享受和拥有生命的每一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