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万回春》调经八法
作者:刘建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万回春》  月经不调  治法 
描述:血崩。龚氏审时度势,塞流、澄源并用,药用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黄、阿胶(炒)、白术、茯苓养血止血以固本,黄芩、山栀、地榆折其热势以清热凉血,配合成方,使阴血得固,沸血得靖,热清血止。
归脾汤异同治略论
作者:徐凤春  来源: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归脾汤  同治  脾不统血  临床应用  危亦林  中医辨证  当归  酸枣仁  治疗  远志 
描述:归脾汤,史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后经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又增补了脾不统血之功效。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从此一直沿用至今,现将笔者临床应用此方的心得报道如下。
中医三部六医学流派略述
作者:徐建东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医学流派  三部六  《伤寒论》  四大名医  刘绍武  山西省  国家级 
描述:4年12月)山西襄垣人。自幼痴迷中医,尤能背诵《伤寒论》,但苦无师教,临证仍困惑束手。
《万回春》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作者:孟萍 王静 陈建章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春  龚廷贤  中医心理学 
描述:旴江医家龚廷贤贯通医理,精熟内、外、妇、儿各科,所著《万回春》一书集中体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万回春》广泛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内容,本文就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心理疾病的因病机
刘绍武先生及其"三部六"
作者:杜惠芳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位分表部、里部、半表半里三部,每部之中,概分阴阳,遂成六.表部有太阳、厥阴;里部有阳明、太阴;半表半里有少阳、少阴.这套理论,在20世纪60-80年代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修订
三部六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姚博 宋纪育 马文辉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  学术流派  刘绍武  《伤寒论》  胡希恕 
描述:而分为三部分,其中师承弟子对刘老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完整、系统的继承;西学中弟子将该学说与西医学理论进行了融合和创新;中医背景弟子将传统中医知识梳理和整合到三部六学术体系中.
麻姑考
作者:曹红亮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麻姑  麻姑山  神仙传  列异传  葛洪 
描述:麻姑是道教著名的女仙,现可考的关于麻姑的最早记载见于《列异传》蔡经条,而麻姑形象的确立是在葛洪的《神仙传》中,后代关于麻姑的记载多源于《神仙传》。麻姑原型应当是远古流传于中国东方或南方的一个女仙。麻姑与南城麻姑山关系的确立是在唐玄宗时期。此后,麻姑山及其传说才开始名扬天下。
“八大山人”含义
作者:吴炼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大山人  处世哲学  含义  别号  清代人  曹洞宗  明末清初  江西佛教  立身  禅宗 
描述:八大人觉经,遂以自号二位前哲与八大山人均有交往,又为其作
《牡丹亭》蓝本问题再
作者:向志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牡丹亭》的蓝本是话本体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已成多数学者之共识。但是笔者发现新资料《杜丽娘记》之后,认为《牡丹亭》的蓝本是《杜丽娘记》。但近来再因新材料《杜丽娘传》的发现,陈国军《新发现传奇小说〈杜丽娘传〉考论》(《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3期),黄义枢、刘水云《从新见材料〈杜丽娘
《牡丹亭》蓝本问题再
作者:向志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蓝本问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