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07)
期刊文章(785)
学位论文(30)
图书(29)
会议论文(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10)
地方文献 (131)
文化溯源 (97)
地方风物 (61)
非遗保护 (37)
宗教集要 (21)
才乡教育 (8)
红色文化 (5)
按年份分组
2014(334)
2013(162)
2012(276)
2011(280)
2010(145)
2008(109)
2002(14)
2001(15)
1999(22)
1994(27)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228)
陕西日报(14)
核地知与行(4)
中国旅游报(4)
青年文学家(2)
档案与建设(1)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1)
江西政报(1)
小学德育(1)
岁月(下半月)(1)
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作者:李维 谭晶纯 张瑞芳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第六次文代会群贤齐聚
作者:李开义 黄华 禹江宁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第六次文代会群贤齐聚
第九次党代会举行二次全会
作者:刘晓颖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第九次党代会举行二次全会
、地委领导同志视察我校
作者:王宽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副书记  地委  教学大楼  领导  视察  会议室  副主任  副校长  冯元  周礼 
描述:五月二十三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冯元蔚、民委副主任周礼成同志在宜宾地委书记孙文启、副书记袁承禧等同志的陪同下,对我校进行了视察。在教学大楼五楼会议室,、地委领导同志认真听取了董昌熙校长的工作汇报
察古人变法,组织变革
作者:何世岳  来源:人力资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组织变革  王安石变法  变革阻力  激进式变革  共同愿景  领导者  再冻结  解冻  古人  内外部环境 
描述:你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当再次回味这句话时,柯达已经成了南柯一梦。“物不至者则不反”,放弃或错失变革的有利时机,成为了导致组织死亡的高发病因。从组织的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面对变革,要么畏首畏尾,要么瞻前顾后,大多是不到逼不得已,不会痛下决心。特别是激进式变革,大都是到了内外交困、万不得已时才进行,如同一个病人,小病延误成了大病,寄希望于手术台上的最后一搏,死生也就难料了。 在我国历史上,商鞅和王安石的变法影响深远。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内外环境也不尽相同,都采用了激进式的变革方式,一成一败,个中原委,耐人寻味。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任何成功的组织变革过程都包含解冻、改变和再冻结三个阶段。下面我们主要就从这三个阶段看看商鞅和王安石的变法对当今的组织变革又有哪些启发? 解冻:共舆而驰、同舟共济 组织首先要使目前的状态解冻,从而为变革做好准备,包括否定和批判旧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打破原来的平衡状态和固有模式,使组织成员产生变革的需要。
论“昆”版《南柯梦》的改编
作者:刘叙武 俞骁窈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古典戏剧  改编者  牡丹亭  臧懋循  南柯记  观众  演员  改编本  演出 
描述:剧院(即江苏省昆剧院,以下依业内习惯简称为"昆")第四代演员将其搬上舞台才告终止。当年10月,该剧在台北"国家戏剧院"首演;同年12月,《南柯梦》回到南京,在紫金大戏院演出;2013年8月,"昆"
《牡丹亭》的文化冲击及文化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戏剧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娱乐,而好的戏剧更甚――《牡丹亭》就是这样一出融思想性、艺术性和高尚娱乐性为一炉的好戏。 在《牡丹亭》里,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一见钟情,萌发青春之爱,并产生了性的结合。然这一结合既不俗也不是西方式的“放”,汤显祖用了一种特有的比较精神的表现手法:让男女主人公相约在梦里,用“花神舞
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
作者:刘炳淑 仇全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  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 
描述: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
学校文化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作者:胡贵勇  来源:中小学校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  教师发展  地方文化  学生成长  关注学生  学生为中心  发展目标  教育教学  教学行为 
描述:关注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文化就应该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成长文化
“画图识春风面”的“”字应是婉词:“识”是“不识”的
作者:郑细石  来源:速读(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词  字不离句  句不离篇 
描述:“画图识春风面”按“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注释不妥,本人赞成旧版人教社教材解释为“不识”,因为它是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