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
作者:邱红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中秋诗  中秋月  诗词  宋神宗  熙宁  人生  词作  王安石  密州 
描述:提起苏轼的中秋诗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美学意义
作者:张启善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诗案”  美学意义  苏轼  寒食  黄州  美学主张  王安石  北宋 
描述:苏轼
解读苏轼的两次制科考试
作者:周云容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制科  考试  宋仁宗  宋代  进士科  翰林学士  欧阳修  王安石  选拔 
描述:参加制科考试,而且均入三等,这在宋代是极为特殊的。透过苏轼两次参加制科考试的特殊经历,我们将对宋代的制科考试有更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从宦海沉浮中看苏轼
作者:杨明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宦海沉浮  人生境界  乌台诗案  人生意义  文人创作  中国文人  苏辙  王安石  徐行 
描述:华横溢,仕途坦荡 嘉佑元年,21岁的苏轼与弟苏辙随父亲到达汴京。
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及生存现状的思考
作者:朱家骏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茶戏  采茶戏  抚州地区  抚州地区  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  发展  发展  江西  江西  江浙地区  江浙地区  新中国  新中国  思考  思考 
描述:一、抚州采茶戏的概述与发展抚州是最早出现江南戏曲的地方之一。南方戏曲,以"永嘉杂剧"(南宋时期产生在温州一带。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为始祖,后经由移民而传入江西。清代初期,"二黄腔"开始在江浙地区出现,随后流传至鄂皖赣地区,通过各个地方艺人的二度创作,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
登临抒怀 同留绝唱 ——《黄鹤耧》《登金陵凤凰台》对赏
作者:唐仕伦  来源:初中生必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凤凰山  金陵  李白  南京市  神话传说  白鹭  长江  导读  唐代 
描述:【导读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登黄鹤楼时,见到同时代的诗人崔灏题写在墙上的诗后打心底佩服,由衷地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崔灏当年登临黄鹤楼题
明永乐迁都后至万历时期金陵书法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作者:蔡清德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  永乐迁都  书法  李时勉  金琮  徐霖  金陵三俊  祝世禄 
描述:风演变见证了明代书法的盛衰变迁,是明代书法在地域上的集中反映与缩影。
金陵名人:王安石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大众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金陵五月风”第三届文学艺术节盛大闭幕大型舞剧《牡丹亭》演
作者:厉恩宝 李林  来源:金陵瞭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节  艺术节  舞剧  舞剧  文学  文学  金陵  金陵  浪漫  浪漫  古典  古典  演绎  演绎 
描述:由市文联主办的“金陵五月风”第三届南京文学艺术节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展示.于5月底圆满闭幕。在5月26目晚的闭幕式上.市文联特别邀请南京军区政浩部前线文工团演出大型舞剧《牡丹亭》。市领导陈家宝、金实、王
一段心灵的挣扎史:苏轼黄州词文解读
作者:王玉英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州时期  苏武  苏轼  文化专制  词文  文人  “新我”  “变”与“不变”  封建社会  王安石 
描述:对苏武的研究,尤其对封建社会文化专制的认识不无神益。一、乌台诗案之训1、灾难突至的惊恐孔子曰:“富与贵,吾之所欲也。”“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儒家主张以正当的手段追求功名利禄,千百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