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舞剧《》创作感思
作者:肖燕英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剧脚本  立意  象征性空间 
描述:案,分别从舞剧脚本的立意搭建,舞剧的象征性空间两方面展开分析,为文学剧本改编舞剧创作提供几点思考。
人鬼情未了:浅析牡丹亭的爱情模式及其文化成因
作者:杨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式  模式  大团圆  大团圆  拱形  拱形  体验  体验  同形同构  同形同构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历来评价颇高。本文旨从爱情这个维度切入,探寻其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成因:浅层的才子佳人大团圆模式与鬼魂复生的拱形结构,显露出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最终
不在梅边在柳边:浅析牡丹亭的梅、柳意象
作者:雷灵丹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意象  梅意象  柳意象  柳意象 
描述:意象是我国古代文学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艺术范畴,汤显祖在《牡丹亭创造了大量的意象,其中以梅、柳意象较为突出.本文在对文本梅、柳意象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论述这两者与剧中人物塑造的关系
赏心乐事《牡丹亭》:浅谈“知”在审美活动的影响
作者:梁晓莹  来源: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  戏曲美学  戏曲美学 
描述:牡丹亭》四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经典剧目独特艺术价值和艺术规律的发现,而在于探究昆曲以及传统戏曲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微妙联系,进而窥探整个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情结,并为
试论理学对《牡丹亭爱情观的影响
作者:贾力萌 鞠小勇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礼教  爱情礼教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小说  小说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标杆,它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形成这种特色,与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时代风气有重要联系。《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产生重要影响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日版昆曲《牡丹亭
作者:冯芸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歌舞伎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艺术交流 
描述: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简论春香在《牡丹亭的性格特点及地位
作者:王利娜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香  春香  性格  性格  地位  地位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佳作,剧中婢女春香聪明机智、大胆泼辣,而且具有反封建精神,但在剧中仅作为的陪衬而存在。时代背景及作者在她身上寄予的思想内涵,是造成她在剧中地位的原因。
牡丹亭》作为修辞原型在后世文本的复现
作者:林山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原型  修辞原型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复现  复现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女性意识和爱情观在社会文化语境的嬗变轨迹。
戏曲《牡丹亭体现的文化内涵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相生  情至  圆梦  尚空 
描述:层次。而此四大层次,又源於中国哲学美学发展脉络,所具有的儒家「情」与「性」、道家「虚实相生」、佛家「尚空」等思惟观点。
女性的隐忍:解析《牡丹亭母形象
作者:李珊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甄氏  甄氏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一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塑造了这一女性形象,她的母亲甄氏在文章虽笔墨甚少,但是为突出形象、剧情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所具有的宽容、忍让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