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204)
学位论文
(532)
图书
(118)
会议论文
(57)
报纸
(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20)
地方风物
(118)
地方文献
(114)
才乡教育
(38)
非遗保护
(33)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
(120)
2011
(141)
2009
(118)
2008
(105)
2006
(81)
2005
(77)
2004
(77)
2003
(51)
2002
(49)
1992
(29)
按来源分组
其它
(627)
哲学与文化
(3)
哲學與文化
(2)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
世纪桥
(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阅读与鉴赏·高中
(1)
相关搜索词
南宋理学
周礼
宋明儒学
祭祀
陆九渊
宋明儒學
研究
《周礼》
哲学家
哲学思想
司马迁
吕祖谦
唐仲友
吴与弼
《孟子》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士大夫
司马光
唯心主义
六经皆我注脚
太夫人
四库全书
伦理观
古代神话
南宋时期
宋代理学
儒学道统
区别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朱熹研究】搜索到相关结果
1946
条
陆九渊心学思想探微:以朱陆交往为线索
作者:
丁国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交往
本心
道
描述:
之会,陆九渊与
朱熹
首次相识,彼此间切磋学问,陆氏之和诗直贯孟子之真生命,表达其“本心”思想以及直契本心之易简工夫;通过解“九卦序”更是提出了一条“使君子身修而天下治”的“易”学工夫进路:履、谦、复
从朱陆异同到朱王异同: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作者:
毕游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范畴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描述:
的不同在于,
朱熹
认为“理”首先是外在于客观世界的,因此朱学有着丰富的宇宙论,并强调对“理”的认知必须经过“格物致知”的学习过程。陆九渊虽然也承认“理”是“充塞宇宙”的客观之理,但更强调“理”是“本心固有
试论严羽诗论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作者:
曹东
来源:
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南宋理学
朱熹
陆九渊
包扬
描述:
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
朱熹
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关于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
作者:
李才栋
来源: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之会
讲会
会讲
描述:
;现在海内外学者又将举行第三次“鹅湖之会”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鹅湖之会各抒己见 ,追求真理的传统 ,促进理学、书院、讲会、会讲的
研究
,推动学术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从稼轩词看朱陆治学之异
作者:
钟锦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词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描述:
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
朱熹
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
论宋学的产生和衰落
作者:
何忠礼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学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事功学派
描述:
学本身也因为缺少对立面的斗争而日渐僵化,至此宋学走向衰落。
朱子游否金溪考
作者:
吴定安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金溪
陆九渊
崇正书院
史料
描述:
朱子游否金溪考
元代新安理学的四个「转向」
作者:
刘成群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新安理学
朱熹
陆九渊
春秋
描述:
趣偏轉、從生命體驗到「以道自任」的轉向。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
作者:
吴凯雷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学
争辨
描述:
“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是
朱熹
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朱陆异同争论史」中的保守调和模式-李绂《朱子晚年全论》评析
作者:
蔡龙九
来源:
东吴哲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晚年全論》
朱陸異同
朱熹
陸象山
李绂
描述:
想上「可同」的内容。另方面,除了说明李绂的贡献之外,亦针对《朱子晚年全论》的内容作出评析,点出此书的贡献及其失误之处。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