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交流与互动平台的创设应是语文教学的取向
作者:高愉清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交流  师生互动  创新思维  教师  文本  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  对话与交流  多向交流 
描述:语文教学中要让课堂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
作者:黎昌友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标  教育模式  学生  新课程  英语教师角色  教材  当代西方  中介作用  文艺批评  教育发展 
描述:纵观近、当代西方的文艺批评,我们不难看出,对文本的阅读,抑或交流,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作家转移到作品;一次是从作品转移到读者。这两次的转移意义深远。对照我们的教育发展,可以看出:古代的《四书
文学瑰宝 经典佳作——小议文学题材邮票
作者:吴刚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邮票  文学题材  中国古典戏剧  西厢记  牡丹亭  发行  金陵十二钗  古代神话  红楼梦 
描述:军》、《白蛇
文学的使命及文学发展的走向——兼就教于李洁非先生
作者:刘玉峰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发展  作家  文学评论  毛泽东  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  下等人  社会责任感  刘绍棠  正义理论 
描述:知的大旗,希望作家承担起为老百姓说话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却认为李先生的愿望是一厢情愿的.正义和良知的主题举不起当代文学的大
社会主义文学应是真正自由的文学-对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的一点
作者:言成  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  政治内容  社会主义文学  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  阶级斗争  艺术家  社会生活  作家  托尔斯泰 
描述:决的问题是:再不能让文艺从属于政治、服从于政治了,文艺应获得解放,社会主义文学应是真正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描述:素影响,翻译就不仅仅是简单地语言转换,而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运用各种变通手段来转换原文。本文作者提倡译者在翻译中发挥其创造性,并希望从理论到实践对此问题作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学
文学ABC 牡丹亭 为古都添彩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如今,人们路过市区十字路口时,会看到新建的典雅别致的牡丹亭。它像一簇簇绚丽多彩的牡丹,绽放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给力都市文明,为古都洛阳添彩。 十字路口的牡丹亭,古朴典雅透着千年帝都的文化意蕴。牡丹亭的主题是牡丹,它的使命是关爱。 牡丹亭侧壁上书写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顶端绘有硕大艳丽的牡
从《牡丹亭》看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
作者:李艳萍  来源:大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期待视域  期待视域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视域融合 
描述:,从而揭示青春版大获成功的原因.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分析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现象.
穿越时空的契合:《牡丹亭》与“小资”文学
作者:董晓荣  来源:消费导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小资  小资  青春与爱情  青春与爱情  现实与幻境  现实与幻境 
描述:异同点,从而在解读古典文学和正视小资这一文学现象方面提出浅见,以资讨论。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典戏曲文学
作者:陈抗 徐小林  来源:戏文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人合一”观念  《琵琶记》  中国古典戏曲  《牡丹亭》  叙事结构  《西厢记》  《桃花扇》  审美境界  传统戏曲  戏曲文学 
描述:“天人合一”与中国古典戏曲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