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坂东玉三郎和昆曲艺术的普世价值
-
作者:郑培凯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日本歌舞伎 昆曲艺术 中国传统戏曲 舞台演出 演员 离魂
-
描述:一中国传统戏曲的作者一般都是文人,拍曲填词,以锦绣文章编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可是表演的人,往往不是来自社会上层,而是出身低贱的职业演员,经常在上层精英社会的娱乐场合演出。明清以来,家乐的传
-
三更有梦书当枕
-
作者:彭拥华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汤显祖 女子 学生时代 牡丹亭 女作家 衰老 写作 青葱 皮肤
-
描述:我还依稀记得自己如梦懵懂的学生时代,青葱美丽的少女年月。依然觉得自己面容年轻,皮肤光洁,但不知不觉中却已为人妻为人母,我已是一个8周岁男童的妈妈。酷爱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名句,则为你
-
宗教生命:作为莎士比亚历史“他者”参照的汤显祖:杜丽娘与朱
-
作者:蓝凡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性爱 宗教改革运动 他者 精神世界 世俗化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1598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完成于1595年。《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晚期作品,却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伟大的传奇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
-
从随俗到雅化:明清戏曲中"集句诗"的文学史意义
-
作者:杨经华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戏曲 雅化 明清传奇 牡丹亭 长生殿 中国古典诗歌 明代戏曲 汤显祖 诗学 宋代
-
描述:以来,集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历代文人展示才华的诗体.
-
“冯小青戏曲”与明清“至情”思潮
-
作者:李澜澜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小青 汤显祖 戏曲创作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明清文人 传奇 思潮 杂剧
-
描述:明万历间武陵冯氏小青一事,颇受文人关注。在近三百余年的时间里,文人以各种方式对冯小青其人其事进行评论、咏叹、演绎,所使用的文体涵盖了诗、文、词、赋、小说、戏剧及弹词,"冯小青热潮"从而成为当
-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赣剧领军人物陈俐
-
作者:张霞客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中国戏剧 江西省 汤显祖 获得者 南昌大学 中国戏曲 梅花奖 牡丹亭 演出
-
描述:22岁成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最年轻的获得者;31岁获得文化部最高表演奖"文华奖";2009年她被评为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女演员,使赣剧蜚声海内外,引起国际戏剧界的瞩目。三次逾越,让她成为赣剧的标签与领军人物;也让她与赣剧缠绕在一起,相知相依、不离不弃……
-
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
作者:陈斌 刘竹 来源:青年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封建礼教 宗教智慧 爱情 女主人公 作品 我国古代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作家汤显祖所作,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
-
找准随文练笔的“点” 踏上“语文园林”的路
-
作者:潘雅频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随文练笔 语文教学 园林 语文教师 文本 汤显祖 杜丽娘 情感 牡丹亭
-
描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由衷感叹。观景如此,语文教学亦如此。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领学生步入姹紫嫣红的"语文园林",让他们去感
-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英文论著目录(1998-2008)(下)
-
作者:林舒俐 郭英德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马萨诸塞州 戏曲研究 牡丹亭 目录 大学出版社 论文集 出版公司 中国文学 亚洲研究
-
描述:r,MI)《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论文集》(CHINOPERL Papers)
-
武将教出弱书生
-
作者:王艳鹏 来源:意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蒋介石 武将 满江红 牡丹亭 父亲 昆曲 台湾 现代文学
-
描述:子承父业,往往不能发扬光大。否定之后,常常别有洞天。而在那否定之中,隐着一脉相承。如果是通过昆曲《牡丹亭》知道了白先勇,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是白崇禧的儿子。白崇禧是战场上的名将,在军事指挥上有小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