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3)
报纸(104)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7)
才乡教育 (14)
地方文献 (7)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26)
2011(32)
2009(25)
2006(23)
2005(15)
2004(13)
2002(10)
1997(5)
1996(3)
1985(7)
按来源分组
山东教育(3)
历史教学(3)
海南教育(1)
新课程学习(中旬)(1)
青年教师(1)
教师之友(1)
教育理论与实践(1)
中学生物教学(1)
今日教育(1)
新课程(教师版)(1)
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调研指导铁山旅游工作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铁山区  旅游局  局长  旅游工作  调研  区委书记  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 
描述:在湖北黄石第三届乒乓节暨第二届矿冶文化旅游节期间,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一行冒雨来黄石铁山调研世界铁城旅游开发建设。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刘茵,铁山区委书记胡楚平,区委常委、副区长程正栋,区政府副区长陈刚平、铁山区旅游局局长方敏陪同调研。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关于“基础”的作文指导
作者:韩磊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基础  人生  立意  自拟题目  自主确定  作文指导  基本的  积累  理想 
描述:作文题目:宋朝诗人陆九渊诗云:"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请根据诗句所体现的哲理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林黛玉进贾府》读解思路探析
作者:焦喜爱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探析  贾宝玉  《红楼梦》  引导学生  《四书》  深层问题  《牡丹亭》  评价结果  教师 
描述:《林黛玉进贾府》读解思路探析兰州一中焦喜爱语文教学要把每堂课都变得饶有兴味,依我之见,主要取决于教师“导”得如何。而“导”得好坏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课前“琢磨”的功夫如何,是否确定了一条明晰、简练、最能
说真话,诉真情
作者:王进军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真话  《我的童年》  《牡丹亭》  写作能力  健全人格  设计思路  农村妇女  《女神》  教师  郭沫若 
描述:说真话,诉真情
《闺塾》点评
作者:陈国安 卜延中 邵统亮 褚树荣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教学  牡丹亭  杜丽娘  执教者  解读  戏剧人物  还原  语言  教师  学生 
描述:《闺塾》点评
人才的摇篮——记临川一中
作者:许为良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  摇篮  职业美术  学校  教师  视听室  初中教学  学科竞赛  生物教学  百花争艳 
描述:考制度以来,临川一中有2900多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进入各个高等学府。尤其令人艳羡的是,该校先后有29名学生进入了大学少年班。现于美、日、法、加等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有9人。多年来,在各级的学科竞赛中,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是经济系的必修课和主修课
作者:洪大璘  来源:社会科学(上海)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马克思主义  主修课  《资本论》  社会主义国家  不同观点  活跃学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大学经济  教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描述: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幼儿园应是幼儿的乐园
作者:钱倩  来源:幼儿教育(杭州)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幼儿园  幼儿教育  个性发展  学前教育  课堂教学  小学老师  教师  游戏  不断学习  学习领会 
描述:习领会,又学习《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才认识到这种思想的本身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受陈腐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结果,以致对幼儿园的许多清规戒律和束缚孩子个性发展的许多错误做法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在老师眼里,上课听话、规规矩矩、斯斯文文的幼儿是好孩子。事实并不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规矩的幼儿到小学后,大多思想不够活跃,成绩平平;
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风采录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吉林  教育科研  教师  王勇  沈凤杰  王淑云  中小学  教研论文 
描述:王勇;沈凤杰;王淑云;齐艳;金颖;……
来自日常课堂的困惑
作者:李弗不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实录  优秀学生  公开课  困惑  王安石  课前准备  教师  日常教学  学科教学  老师 
描述:社会有没有责任?王安石父子有没有责任?教师让一、二组的同学做正方,三、四组的同学做反方。经历了小组讨论,正反双方对辩。如此一来一往,课堂煞是热闹。当辩论到王安石父子有没有责任时,正方严厉地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