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自珍“香”
作者:杨晓光  来源:精神文明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  戏剧家   
描述:他是戏剧家。一部水墨流香的《临川》自问世起,便注定要惊世骇俗,成为传世经典。
宋代文献
作者:祝尚書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生卒年  生年  文献  唐英  宋史  资料索引  易占  御史  舍人 
描述:一、祖无择生年考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进士,仕至中书舍人,历知诸州。因其曾官龙图阁学士,故又称"祖龙图"。今存《祖龙学文集》。无择是北宋前期的一位重要作家,曾从穆修学古文,又与欧阳修及"泰山派"孙复、石介等关系密
汤显祖的“香”
作者:心耕  来源:海峡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的“香”
清道人年谱()
作者:曾迎三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道人  李瑞清  年谱 
描述:行事进行了必要的梳理.
中国文化创新思议()
作者:张立文  来源: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创新  陆九渊  哲学社会科学  古希腊哲学  中国古代思想  原创精神  柳宗元  中华民族  原创性  自然科学 
描述:对》,对屈原的《天问》作出回应的解释,直到南宋陆九渊少年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陆九渊"遂深思至忘寝食".这种"思而弗得,弗措也"的未追究到底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种原创精神.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创新,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都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非彼:“游园惊梦”与元杂剧爱情叙述之比较
作者:曹广华 范春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牡丹亭》  至情 
描述:同为梦境描写,元杂剧爱情剧中之梦多为情,《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梦属于典型的性,二者有着明显区别。由于性质不同,在剧中所起作用如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方面也不相同。此外,“游园惊梦”的描写还有独立的思想
“临川文化是我心灵的
作者:卢彬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闽江学院  汤显祖  福建省  学术论文  副教授  学术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抚州师专  古代文学 
描述:在这次汤显祖学术研讨会上,邹自振既是参会代表,又是大会联络员,忙得不亦乐乎。对此,邹自振不无调侃地说:“谁叫我是半个抚州人呢!”原来,邹自振是福建省福州市人,“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他下放到抚州,1977年考入原抚州师专,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在抚州工作、生活了30多年。
李井泉:系故乡
作者:梅泰和 江翠香  来源:大江周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赣抚平原  临川  故乡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家乡  副委员长  江西省  挡风玻璃  村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 
描述:笔从戎,加入了革命的洪流,跟随着起义部队南征北战,踏上了漫漫红军长征路。这位进步青年就是已故国家领导人,解放后曾担任过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顾委常委等重要职务的李井泉同志。他是江西省临川县唱凯镇仓下村人。
论冯梦龙改本《风流
作者:李红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流  《牡丹亭》  冯梦龙  主题思想  文学性  改编本 
描述:《牡丹亭》曾在晚明引起“家传户诵”的轰动效应。其美妙的语言、奇幻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而韵律不协的缺陷又令人深感遗憾。为使它能完美地呈现于舞台,一些曲家纷纷举笔,对之进行窜正改写。冯梦龙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简化情节、调整结构、删改曲白等方式,对原作
悠悠味浓浓
作者:王高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呈现  本源探索 
描述:生命力,它充分揭示出了《牡丹亭》经百读而不厌、历万演而不衰的主要原因。这种生命力一方面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独特的审美构造和价值内涵。因此,本文不但要探讨这种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外在呈现状态,而且更要以此为基础追溯支撑这种外在呈现的根本原因。论文第一部分对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进行了解读,分别从它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决定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应该说,读者、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认同和接受决定了它生命历程的长短,同时,艺术作品本身必须极具欣赏价值,也就是要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就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让受众在与它的交流、互动中达到一定的共鸣程度、反观强度并要持续一定的时间长度。本文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牡丹亭》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呈现状态和影响范围,包括它对于普...